摘要:布魯氏桿菌病是一種傳染性疫病,在牛羊的養殖過程中有很高的發病率,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并且,該病還是一種人畜共患病,會對養殖人員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因此,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從源頭上控制該病的發生,防止其擴散和蔓延,保證養殖戶的身體健康和經濟效益。
1 發病原理
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春夏兩季為高發季節,體質較弱、年齡較長的牛羊患病率較高。該病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傳播方式以接觸為主,與動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接觸都會感染。
2 臨床癥狀
(1)妊娠母牛。妊娠母牛感染該病的常見癥狀為流產,多出現在妊娠5~7個月后。經過檢查可見,病牛流產前會出現乳房脹痛、陰道黏膜潮紅、陰道黏膜出現大顆粒狀的紅色結節等癥狀。病牛生產后,胎兒的存活率普遍較低,出現死胎或者弱胎的幾率較高。并且生產后的母牛出現子宮內膜炎的幾率較高,陰道排出有惡臭味的排泄物,這種情況通常會持續2~3周,少數母牛會形成慢性子宮內膜炎,最終導致母牛不孕。
(2)非妊娠牛。公牛感染該病的癥狀以膝關節炎與局部腫脹為主,公牛還會伴隨出現生殖器炎癥,如睪丸炎和附睪炎等,甚至還會對生殖功能造成嚴重影響。
(3)妊娠母羊。妊娠母羊感染該病的癥狀同樣也是流產,多出現在妊娠3~4個月,癥狀不明顯,多數母羊食欲不振、體溫上升,陰道還會流出黏液狀分泌物。
(4)非妊娠羊。少數病羊的癥狀以關節炎、滑膜炎和乳房炎為主,大部分公羊出現睪丸炎和附睪炎,甚至還會導致不育。
3 疾病診斷
(1)臨床診斷。妊娠母牛在妊娠6~8個月的時間內極易出現流產,流產后經常會將污穢和棕褐色的惡露排出,惡臭。產后會出現乳腺炎和子宮內膜炎,嚴重者會導致不孕。
(2)病理診斷。母畜的子宮內、子宮絨毛和胎膜會出現壞死或水腫的現象,公畜則會伴隨睪丸炎和附睪炎。
(3)血清學診斷。即血清凝集和補體結合試驗,其他有抗球蛋白和虎紅平板凝集試驗。
4 疾病防控
(1)強化宣傳。要正確引導養殖戶認識該疾病,掌握更多防控該病的知識。現階段,不少養殖戶自身的知識水平不高,對牛羊布魯氏桿菌病的了解不夠充分,不能夠正確地認識該病,再加上地處偏遠位置,不具備有效的防控措施。為此,需要將養殖戶組織起來,強化他們對該病知識的學習,安排專業的技術人員在基層養殖場對布魯氏桿菌病的臨床癥狀、傳播途徑、危害和相關防控知識進行全面的普及與宣傳,指導養殖戶掌握更多的防控知識。一旦發生疫情要立即上報,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時進行處理,避免疫情蔓延。
(2)進一步規范養殖環境。養殖戶要對養殖環境進行定期的消毒與清潔,不斷優化養殖環境。帶病牛羊和牛羊分泌物需要積極的進行處理和預防,人畜嚴禁共居。若養殖人員接觸患病牛羊,要做好自我防護工作,并嚴格的進行消毒處理。
(3)做好疫苗接種工作。在疫情的高發季節,相關部門要做好牛羊的檢疫工作,定期對養殖戶的牛羊進行檢疫,要進一步加強對布魯氏桿菌病的宣傳力度。
由于少數偏遠地區的養豬場可能不具備接種疫苗的條件,因此,相關部門要與養殖戶進行積極的溝通與交流,對接種疫苗的好處要進行詳細的介紹,確保疫苗接種工作能夠得到徹底執行。另外,相關部門在疫苗補貼方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盡量幫助養殖戶減少經濟方面的支出,能夠顯著提高養殖戶對疫苗接種工作的配合度,做好牛羊布魯氏桿菌病的免疫接種。
(4)及時捕殺。因當前還不具備有效的治療方法,一旦發現疑似布魯氏桿菌病的病牛羊,需要立即進行隔離捕殺,防止病情向四周擴散和蔓延。捕殺的病畜必須進行無公害化處理,進行焚燒或深埋,要采用嚴格的隔離檢查措施來對其他牛羊進行監控。飼養員在接觸病畜時要做好防護措施,對自身進行嚴格消毒。
5 治療
(1)使用青霉素和鏈霉素等藥物對病畜進行肌肉注射。
(2)孕期牛羊治療。肌肉注射50~100mg的孕酮,羊為10~30mg,并結合中藥制劑進行治療,必要時可以采用藥物進行催產墮胎。
(3)流產后治療。使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每天對子宮進行沖洗,一直清洗到陰道不會流出分泌物為止。
(郭虎 錫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基層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