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畜牧業的不斷發展,生豬的養殖規模也不斷擴大,生豬出現的疫病也在不斷增多,這不僅會影響養豬場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會給生豬產品帶來質量與安全風險,給人們帶來健康危害。所以,加強對生豬的檢疫工作,提升生豬檢疫的有效性,進而保證豬肉產品的質量安全至關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生豬檢疫過程中疫病的檢疫與處理方法,以期能夠提升生豬檢疫的效率,同時提高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推動我國生豬養殖業的發展。
1 加強生豬檢疫工作的重要性
生豬的檢疫工作能夠有效預防疾病的傳播,為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提供切實的保障。所以在生豬養殖的過程中,應該不斷完善檢疫工作制度,提高相關檢疫人員的專業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檢疫工作的有效性。在實際的檢疫工作中,應該不斷優化檢疫的過程,不僅要對生豬進行檢疫,同時也要對獸藥和飼料等物品進行檢測,進一步完善生豬的檢疫工作。另外,應該加大力度宣傳生豬檢疫工作的重要性,張貼顯眼的條幅、標語等,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人們對生豬免疫工作的重視程度,積極做好生豬的檢疫工作。同時,對于生豬產品方面,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病害豬投入市場的打擊力度,從而為人們的健康飲食提供保障。
2 生豬檢疫過程中常見疫病的檢疫與處理
(1)豬口蹄疫的檢疫與處理。豬口蹄疫是生豬養殖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疫病,會給生豬養殖帶來很大的危害。豬口蹄疫病的病原體是口蹄疫病毒,生豬患病后趾瓣間會出現明顯的水泡,并且在生豬的口腔中也會出現同樣的病癥?;疾〉纳i一般呈現精神不振和食欲減退等現象,并且體溫最高可以達到40℃,經過時間的推移,趾瓣間的水泡會出現潰爛的現象,呈紅色。在此期間,生豬特別容易發生細菌感染現象,從而導致生豬的患病區域出現流膿乃至壞死,蹄殼脫落,生豬無法站立和行走。在處理患有口蹄疫的病豬時,應該采取即刻撲殺的措施,從而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蔓延。在撲殺的同時,也要對疾病發生的區域進行嚴格徹底的消毒與清掃,并且采取隔離措施,停止買賣交易活動。預防豬口蹄疫,應該科學合理地控制生豬品種的引進,對于已經病死的生豬尸體,以及與其有過接觸的物品應徹底銷毀。
(2)豬肺疫的檢疫與處理。生豬患有豬肺疫的主要表現特征為咽喉部發紅、腫脹,在進行觸診時,則會出現發熱并且有結塊的現象,如果進行按壓則會出現明顯的顫抖,患病嚴重的生豬在耳部和胸部還會出現腫脹。急性的豬肺疫呈現敗血癥變化,病豬出現呼吸困難的現象,體溫也升高,最高可以達到42℃左右。在進行剖檢時,病豬全身上下呈現明顯的出血點,咽喉部位最為明顯,同時肺部也會出現類似肺炎的病理變化,與肺炎的主要區別就是周圍出現水腫以及氣腫。另外,病豬的肺部和胸膜也會黏在一起,內部含有大量的內容物。應該對病豬以及病豬的產品共同采取高溫和化制的處理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預防該疾病的傳染。
(3)豬藍耳病的檢疫與處理。豬藍耳病具有十分高的致死率,患有該病的豬會在短時間內死亡。該病主要是由呼吸綜合病癥和豬繁殖病癥變異引起的,發病時,豬會出現咳嗽、氣喘、結膜炎以及眼瞼水腫等現象,體溫也會出現升高,部分病豬會出現后軀無力等癥狀。進行剖檢可以看見病豬脾臟的表面部位呈現梗死灶,而腎臟的表面則會呈現明顯的出血點,顏色為土黃色,在病豬的肝臟、心臟、腸道以及扁桃體等部位也會出現明顯的出血點,不同程度的病豬還會出現腸道潰瘍和腸道壞死的現象。在處理方式方面,對于患有藍耳病的病豬應該立即進行撲殺,使用無公害化的處理辦法,對病豬的尸體、病豬使用過的工具以及病豬的排泄物等進行徹底的消毒與處理,對于豬舍、豬活動的場地以及交通工具等可能被污染的地方也要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從而杜絕藍耳病的傳染和復發。
3 結語
總而言之,在進行生豬檢疫工作時,一定要對疫病進行嚴格的監管,同時要采取正確的檢疫方式與處理方法,進而有效地避免因為處理不及時或者處理不到位而導致疫病大面積暴發的情況出現。所以,在面對疫病與檢疫工作的時候,應該保持客觀冷靜的心態,提高生豬檢疫工作的效率,保證生豬的質量,從而進一步提高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促進我國生豬養殖業的發展。
(殷勝賢 陳潔蕓 江蘇省靖江市斜橋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