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沁水縣畜牧業在各級政府扶持政策的帶動下,以促農增收為核心,以加快現代畜牧業建設為方向,圍繞“做強肉雞產業、振興優勢牧業、建設畜牧強縣”的發展思路,畜牧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然而,由規模飼養引發的環境問題也逐漸地顯現出來?,F就本縣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的做法作一探討,供同行參考。
1 畜牧業發展概況
2017年末,沁水縣養羊、肉雞和蜜蜂三大產業穩步增長,標準化、規模化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肉羊舍飼育肥勢頭強勁;肉雞飼養增幅明顯,單批飼養量達200多萬羽。生豬養殖受市場利益刺激,存欄、出欄均有增加。全縣畜牧業發展態勢穩中有升。據統計,肉類總產量達到1.98萬噸、禽蛋產量0.56萬噸、蜂蜜產量1150噸;羊群飼養量50.3萬只,生豬飼養量15萬頭,蛋雞存欄53萬羽,肉雞出欄800萬羽,蜂群存欄5萬余箱。
2 養殖業污染的問題
隨著規?;?、集約化畜禽養殖場的迅速發展,畜禽養殖業產生的糞尿對環境的危害十分嚴重。畜禽糞便中大量的氮、磷、硫、銅等元素污染了土壤和水源,糞尿分解產生的大量有害氣體污染了大氣,環境壓力已經成為制約畜牧業發展的瓶頸。據統計,沁水縣2017年肉雞年飼養量1000余萬羽,按每年每羽產糞7.5kg計,可產生雞糞7.5萬噸;羊飼養量50萬只,按每只年產糞0.78噸計,可產羊糞39.1萬噸;豬出欄8萬頭,按每只每天產糞5.3kg計,可產生豬糞7.7萬噸;蛋雞每年可產生雞糞2.8萬噸。累計可產生養殖糞便57.1萬噸。全年病死豬4000余頭,病死雞230噸。
畜牧業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在為養殖戶增加收入、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另一方面也給當地動物疫病防控、人居生活環境改善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新的挑戰。表現為糞便露天亂堆、污水到處亂流、水質嚴重惡化、蚊蠅叮咬難睡和動物疫病防控難度增大等。
3 養殖業污染治理探討
(1)完善組織機構。根據《晉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晉城市畜禽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文件要求,沁水縣人民政府成立了各相關單位負責人組成的畜禽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領導組,由分管農業的副縣長任組長。
(2)出臺扶持政策。為了做好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工作,鼓勵養殖場配套建設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對建有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的養殖場給予補助,市政府和縣政府出臺了《關于印發促進畜牧業進一步持續健康安全發展的資金補貼辦法的通知》和《沁水縣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扶持辦法》等扶持政策。
(3)狠抓政策落實。2017年,全縣共扶持建設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場(戶)15個,兌現扶持資金46.8萬元;建設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戶)110個,兌現扶持資金33萬元。2017年獲得晉城市促進畜牧業發展補貼資金124.5萬元。扶持建設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和污染減排設施8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7個。
(4)嚴格執法監管。對新(擴)建的規模養殖場,一律在適宜養殖區內科學規劃、選址,嚴格執行環?!叭瑫r”制度和“兩先兩后三同時”的管理機制,即“先環評、后建設,先驗收、后投產”,在建設施工中將沼氣池、沼液儲存池和堆糞池等污染治理設施與畜禽圈舍等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交付驗收。由各畜牧獸醫站(中心站)加強養殖場監管,充分發揮村級動物防疫員的巡查作用,對糞污隨意堆放、污水直排的養殖戶進行勸解。2017年對畜禽養殖場(戶)污染防治配套設施進行逐戶排查,共排查畜禽養殖場(戶)859個,關閉搬遷了敏感區內的2個規模養豬場,協助當地人民政府對距離河邊和村邊較近、村民反映較大的規模養豬場進行了徹底拆除搬遷。
(5)典型做法探討。為了妥善處理畜禽糞便,減少其對公共環境的污染,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現畜禽糞便的資源化利用,實施了利用雞糞生產有機肥項目。沁水縣興荷養雞專業合作社有機肥加工廠,是一家年出欄50萬只肉雞的養殖專業合作社,是以自動喂料、自動飲水、自動清糞、自動通風和配有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的現代化養殖場。該企業年處理新鮮雞糞4000噸,生產高檔有機肥1600噸,實現了雞糞資源化處理利用,從而達到了污染物“零排放”的要求,有效解決了養殖場自身的生物安全和周圍環境污染問題,促進了全縣肉雞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沁水縣沃土有機肥有限公司,是一家村辦有機肥加工廠,年處理能力可達1.8萬m3。該有機肥場不僅可以解決當地年出欄270萬只肉雞產生的雞糞,還可解決當地養殖戶養殖畜禽產生的所有糞便,并且與本鄉鎮肉雞養殖戶簽訂了雞糞收購協議,有效地解決了當地從事肉雞養殖雞糞污染環境的問題,實現了農牧結合,促進了養殖業生產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程海英 山西省沁水縣龍港畜牧獸醫中心站;吉曉東 山西省沁水縣土沃畜牧獸醫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