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奶牛的真胃左側變位,即奶牛真胃的位置從右側下腹經瘤胃底轉到右腹側,引起消化機能障礙,導致采食和產奶量下降。近年來奶牛左側變位是奶牛的常發疾病,是影響奶牛業效益的重要原因。本文對該病的發病原因、診斷方法和治療措施進行了介紹。
1 發病機理原因
(1)機械變位。奶牛產后由于胎兒過大,胎兒產出后瘤胃內容物過多,胎兒產出后瘤胃擠壓占據了子宮的位置,真胃隨之向右移動發生了移位。奶牛真胃左側變位80%以上發生在產后,說明奶牛真胃左側變位與奶牛產后有相關性。
(2)日糧含有高水平的酸性成分和易發酵成分。高能量、高蛋白日糧導致產生過多的揮發性脂肪酸,引起胃腸遲緩,繼而發生變位。在實際生產中,高能量、高蛋白日糧的奶牛群,真胃變位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一般營養水平的奶牛群。
(3)繼發于胎衣不下、子宮炎、乳房炎、胃腸遲緩及其他疾病。在發生真胃變位的奶牛多數伴有胎衣不下、子宮炎、乳房炎和胃腸遲緩。
(4)現代奶牛育種選育后軀寬大的品種,后軀變大相應地腹腔也增大,增加了真胃的活動性,真胃變位的幾率也隨之增加。
(5)氣候因素。真胃變位多發生于每年11月到翌年1月,冬季多發,夏春秋很少發生。
2 臨床癥狀及診斷
(1)通常情況下,單純的真胃左側變位患牛體溫、脈搏和呼吸都表現正常,主要是采食量下降,產奶量下降30%~%50,同時伴有輕度脫水。左側倒數三根肋骨突出,從后側觀測更為明顯。聽診叩診左側有明顯的鋼管音。聽診叩診位置在9~13肋間,在髖關節和肘的連線上下。在連線上下方都能聽到鋼管音,鋼管音區域呈橢圓形,證明里邊是含有氣體的真胃。
(2)鑒別診斷。注意與瘤胃上部空虛形成的鋼管音鑒別。瘤胃空虛聽診叩診位置在9~13肋間,在髖關節和肘的連線上方能聽到但下方聽不到;與右側變位扭轉鑒別,右側變位扭轉一般伴有嚴重脫水,聽診部位在右側,左側聽不到;注意與迷走神經性消化不良鑒別,迷走神經性消化不良表現為頑固性進行性腹部臌脹,左右側都能聽到鋼管音,鋼管音位置偏肋弓上方。
3 治療方法
(1)保守療法。首先禁食,灌服促進胃內容物排空的藥物,如消氣靈和植物油等,有20%左右發病牛復位或好轉。如果經過藥物治療還不能復位可使用滾轉法。方法為將病牛兩前肢和兩后肢分別固定,使其呈仰臥姿勢,再緩慢左右搖動,借助聽診和叩診確定真胃回到正常位置。真胃到正常位置后保持仰臥姿勢幾分鐘,注意胃內氣體向腸道和其他胃轉移。真胃縮小后緩慢使病牛由仰臥轉成左側臥,讓瘤胃和腹壁充分接觸防止復發。滾轉療法的成功率在30%左右。
還可以使用套索針將真胃固定在腹壁上,保定方法同滾轉法。在右腹正中通過聽診和叩診確定膨大的真胃,在腹壁避開乳靜脈選取靠真胃最近的兩點,用套管針將兩個套索針通過這兩點分別推入真胃,然后在體外打結。這種方式比手術療法速度快,病牛應激小,恢復快,但是對術者的操作水平要求高,防止出現偏離真胃,誤刺其他臟器等導致固定失敗。
(2)手術療法。對保守療法無效或病牛有其他并發癥應盡早進行開腹整復術。手術通路包括左側切口真胃固定術、右側切口真胃固定術、右腹幽門上大網膜固定術和腹中線旁右切口真胃固定術。
實踐中最常用右側切口幽門上大網膜固定術。方法是將病牛呈站立保定,腰旁神經傳導麻醉配合局部浸潤麻醉,右肷部腰椎橫突下方15~20cm距最后肋骨5~10cm處向下作一15~20cm切口。打開腹腔后,手經直腸下方進入左側腹腔,沿瘤胃左壁向前探查變位的真胃,并穿刺減壓。檢查真胃與周圍器官有無黏連,然后緩慢拉拽大網膜和真胃,直至真胃到達正常位置。將幽門上方大網膜與相鄰腹壁縫合。為了防止復發,可做2~3個縫合。術后按開腹術常規護理。
真胃變位是綜合因素誘發,如果牛群真胃左側變位高發,建議從飼養管理方面著手,如做好圍產期的管理;做好產房消毒管理,減少胎衣不下和子宮炎的發生;做好冬季保溫,減少管理應激、日糧變化應激和氣候應激等誘發因素。對確診的病牛及時治療,防止延誤造成內臟黏連,給治療造成困難或治療失敗。
(郭麗 山東省樂陵市畜牧獸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