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封閉式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
二、技術概述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針對南方地區地域環境特點與對蝦特殊生物學習性,因地、因種制宜,研究和設計構建適合于南方地區的對蝦專門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及其配套養殖技術。
對蝦封閉式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是以現代微生物技術(生物絮團技術)為基礎,三階段跑道式養殖池工程化設施為支撐,高效循環水處理為依托,智能化精確控制為保障,實現全年高產、穩產多造對蝦的現代工業化養殖技術體系,具備高密度養殖、零排放、飼料系數低、在線實時監控、智能化調控與投餌、水循環利用達90%和產品優質健康等特點。近年來,該養殖技術在我國南方地區進行了養殖推廣應用,結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與養殖生產實踐均顯示對蝦封閉式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具備高效性、安全性、經濟性與實用性于一體,產業化前景十分廣闊。
▲ 工廠化循環水對蝦養殖系統示意圖
主要技術工藝特點:
(1)生物絮團技術(bio-floc technology)養殖對蝦,實現養殖水體原位清潔,穩定調控養殖環境,減少病害發生,降低換水率,提高養殖密度,降低飼料系數,提高養殖收益。
(2)分級輪養方式,最大程度利用水體,提高養殖茬數,縮短上市周期。
(3)工業化循環水處理,實現養殖水循環利用。
(4)植物凈化外排水,實現養殖用水重復使用或安全排放。
(5)物聯網水產養殖智能化監控系統,實現養殖管理自動化、精準化。
(6)智能化全天候自動投餌,有效提高餌料利用率,增加規格均勻度。
(7)高效控溫,突破氣候制約,實現全年連續生產。
(8)機械化收蝦,自動分級。
三、增產增效情況
室內工廠化循環水對蝦養殖模式已在廣東省中山市和佛山市開展應用示范和推廣,目前,推廣面積達20萬平方米,輻射面積100萬平方米,中山市西江水產研究養殖有限公司首批養殖面積5萬平方米已投入生產,效果顯著。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與中山市西江水產研究養殖有限公司合作開展年產10造工業化對蝦千噸養殖示范園建設,以凡納濱對蝦為主要生產品種,車間設計采用三階段養殖模式,即每條生產線含有標苗區、中間暫養區和成蝦養殖區,養殖池為環形跑道式設計,以生物絮團技術為主要養殖技術,配套高效水處理系統、智能化供氣、控溫、自動投餌、水質自動化監控等設施、設備,可實現封閉式、循環水、全年連續多造穩產高產,單位產量達5kg/m2以上,年產10造,第一期18條生產線,9000m2成蝦養殖面積可年生產無公害凡納濱對蝦450噸。
較之傳統對蝦養殖模式,該模式每茬可增加養殖產量400%,節省單位養殖成本20%,單位面積每茬提高養殖收入445%,純利潤提高554%,減排90%;在控溫條件下,可突破氣候限制,實現全年連續生產,增加養殖茬數4~6茬。
目前,該技術簡化方案已在福建寧德市展開推廣與運用,利用當地閑置水泥育苗池進行對蝦工廠化養殖,采用分級養殖方式,養殖100天,規格70~80尾/公斤,單位產量5~8kg/m2,取得了較好的養殖效果。可為我國水產養殖閑置育苗池的有效利用提供新思路與新模式。
四、技術要點
1、養殖配套設施
養殖區應包含有蓄水池、養殖車間、水循環處理區和生物凈化區,各功能區比例為1:5:1:3。其中,養殖車間為封閉式保溫結構,養殖池為長環形跑道式結構,按分級養殖設置,以二、三階段養殖為主,二階段養殖池面積比例以1:4左右,三階段以1:4:10為宜;池深1.5~2.0m,池底平坦,略向排水方向傾斜,保證池水能自流排干;進、出水獨立設置,進、出水口分別設于池塘兩邊。養殖池具備控溫系統、射流式增氧系統,選配自動投餌機與水質智能化監控系統等輔助設備。
2、放養前準備
(1)養殖水體消毒。養殖用水水質符合國家規定漁業用水標準。養殖用水經過濾棉袋過濾后進入暫養池,每立方水體潑灑漂白粉(含有效氯25%~32%)20~25g,經6h以上作用后,硫代硫酸鈉中和余氯,曝氣一天后使用。
(2)益生菌附著和接種。益生菌包括芽孢桿菌1×109~1×1010活菌單位(CFU)/L、乳酸菌1×109~5×109CFU/L,紅糖10~20g/L,置于桶中混合,加水至一定體積,充分曝氣活化,篩絹網過濾后,加入光合細菌1×109~5×109CFU/L,0.5L/m3水體全池潑灑該種益生菌-紅糖混合液。
(3)水環境調節。調節養殖水體各指標(溫度、pH和鹽度等)與待入池蝦苗所處環境相近,其中,溫度相差<2℃,pH相差<0.5,鹽度相差<2‰。潑灑水色營養劑調節水色至淡褐色。調節曝氣量,做到充分均勻曝氣。
3、養成管理
(1)蝦苗放養
A、分級養殖。一級池為標粗池,蝦苗標粗20~30天規格達到2.5~3cm,進入二級池養殖,二級池養殖20~30天規格達到5~6cm,進入三級池養殖。
B、放苗方法。包裝好的蝦苗進入生產車間前要通過3ppm聚維酮碘液進行外袋消毒后,方可進入養殖池。放苗時注意育苗池與養成池的溫度和鹽度變化,要把溫差和鹽度差控制在1℃和2‰以內,24小時溫差控制在3℃、鹽度差控制在3‰以內。為使蝦苗盡快適應養成池的水質環境,把裝有蝦苗的袋子先浮在水面上,使袋內外的溫度趨于平衡,再打開袋子,向袋內緩慢加入池水直至向外溢出,讓蝦苗逐漸進入水中,以提高苗的成活率。
C、放養密度。一級池3000~5000尾/m3,二級池1000~1500尾/m3,三級池400~800尾/m3。
(2)飼料與投喂
A、飼料要求。飼料要求使用人工配合飼料,使用優質配合飼料,其營養成分及加工工藝過程必須符合國家所頒布的對蝦配合飼料的標準要求,在養殖高溫期或發病期,飼料投放前添加能提高白對蝦免疫功能的生物制劑,以增強蝦的抗病力。
B、投飼量。凡納濱對蝦日投飼量依據其生長狀況、規格以及底質、水質而定。養殖前期,日投飼量為蝦體重的7%~8%;養殖中期(蝦體長3~6cm),日投飼量為蝦體重的5%~6%;養殖期(蝦體長6cm以上),日投飼量為蝦體重的3%~4%。
C、投喂方法。投喂方法為沿池邊均勻潑灑投喂。遵循“少量多投、日少夜多、均勻潑灑”的原則。
D、投喂次數。每天5次:06:00、10:00、14:00、18:00、22:00具體投喂次數、時間和投喂量依據養殖具體情況可有所變動。
(3)水質管理
A、前期水質調節。蝦苗入池后每日按0.5L/m3水體潑灑益生菌-紅糖混合液,連續潑灑5~7天,至水體透明度為50~60cm。逐漸加高水位至最終養殖水位。
B、中后期水質調節。養殖期間不換水,僅補充蒸發水分。采用外置沉淀桶、生物濾池過濾等方式控制水體中絮團量在12mL/L。通過定期小量多次使用小蘇打和石灰水,維持pH在7.6~8.6。射流器要24小時運行,保持溶解氧在全天處于5ppm以上。蝦池底部無沉積。
(4)日常管理
A、檢查飼料臺的攝食狀況,及時調整當日投喂量,并做好記錄。
B、經常檢查與清除蝦池周圍的敵害和異物。
C、經常觀察蝦的活動情況,發現異常的蝦或病、死蝦,要及時撈出深埋。并查清原因,采取相應措施。
D、定期檢測各池水溫、鹽度、pH值、溶解氧、氨氮等水質指標,并做好記錄。
E、經常檢測檢查設備是否正常運行;注意用電安全,尤其要經常檢查用電設備及線路。
4、養殖排放水處理
(1)養殖水排放前必須先經過水質凈化處理后再排放,以免污染周圍環境。
(2)養殖水排放處理主要采用物理和生物制劑法。物理法主要是沉淀和氣浮,生物制劑法是使用微生態制劑降解水中有機質和懸浮物,使養殖排放水得到一定程度的凈化。
5、收獲
(1)收獲時間。收獲時間依據氣候、規格、市場價格、水體狀況以及蝦的健康而定。
A、收獲前停止換水48h,待軟殼蝦少于10%時起捕,到水溫降到15℃前捕撈結束。
B、當蝦體規格達到11cm以上時,可起捕深加工或活蝦上市。
C、若市場供求量大、蝦塘密度又過高時,可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
D、池塘有異常情況發生時應及時捕撈,以減少損失。
(2)收獲準備
及時掌握氣象動態,注意蝦池環境因素的變化;根據市場需求,制定捕撈計劃;配備好捕撈工具和運輸車輛等。
(3)收獲方法
三級養成池配備捕撈系統,將水位降低后,拔開排水管,蝦可直接進入收蝦池。
五、適宜區域
包括我國南方沿海地區及內陸省份凡納濱對蝦適養區域。
六、技術依托單位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地址:廣東省廣州市新港西路231號;郵編:510300;聯系人:張家松;電話:18929561598;電子郵件:jiasongzhang@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