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羊疥癬是羊類的常見病之一,屬于接觸性傳染病,秋末、春初和冬季相對寒冷的季節較為多發。本文對羊疥癬病的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和診斷方法進行了介紹,并提出了綜合防治措施。
羊疥癬病對羊的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雖然該病的致死率較低,但是傳染速度較快,一旦感染羊與其他健康羊接觸就會傳染,導致全群大規模發病。要想降低羊疥癬的發病幾率,就需要從改善飼養環境、提供營養全面的飼料和藥物防治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綜合防治措施。
1 臨床癥狀
羊疥癬病發病初期的臨床表現為患羊煩躁不安,不斷用身體摩擦墻壁和欄桿,啃咬身體,被毛逆立且雜亂無光澤,同時出現食欲不振和睡眠質量不高的癥狀。羊疥癬病是由螨蟲引起的,螨蟲寄生在羊只身上,排出的毒素和蟲身的小刺刺激病羊的皮表感覺神經末梢,引發劇癢,為此出現摩擦身體和啃咬患處的現象。經過多次摩擦的部位會產生丘疹、結節、水皰甚至膿皰,發展到最后形成白色的結痂和龜裂,最終出現被毛脫落的癥狀。綿羊的患部多數集中在頭部,發展到后期在頭部形成石灰狀皮膚。羊只由于患處劇癢,長時間摩擦形成的龜裂會使羊只的體質下降,進食量逐漸減少,而且休息的時間和質量也會受到一定影響,最終導致病羊快速消瘦,對養殖效益帶來極大影響。
2 病理變化
羊疥癬病的病理變化集中體現在皮膚上,皮膚表面在螨蟲毒素和小刺的刺激下發生炎癥,最初在皮膚表面形成水皰或者結節,啃咬和摩擦之后水皰破裂流出的液體與皮膚上的被毛及雜物混合形成結痂。結痂后的患處同樣會伴有劇癢,經過多次摩擦之后結痂再次破裂,產生滲血,之后再次結痂。經過反復結痂之后病情會逐漸加重,導致毛囊腺受損,皮膚產生角質化,被毛不斷脫落。
3 診斷方法
除羊疥癬病之外,其他皮膚病也有可能出現相同的臨床癥狀,為了進一步確定病因,需要做詳細檢查。具體方法是使用消毒后的手術刀在患處皮膚上刮下一定量的皮屑組織,將其盛放在載玻片上,滴入用水稀釋至50%的甘油,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患有羊疥癬病的羊皮屑組織中可以明顯觀察到螨蟲的活動。此外,還可以將皮屑放置在黑色紙張上,使用酒精燈加熱后利用放大鏡可以觀看到螨蟲的活動。最后根據診斷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療措施。
4 綜合防治措施
(1)在羊疥癬病多發的區域定期組織藥浴,做好防治工作。另外,大型養殖場可以通過自繁自養的方式降低羊疥癬病的發病率,如果一定要從外部引進羊只時,需要了解當地寄生蟲病的流行情況,引進羊隔離飼養觀察一段時間,確認無傳染病后才能混入羊群一起飼養,并且在飼養期間做好定期檢疫工作。
(2)保證飼養環境。羊疥癬病屬于接觸性傳染病,一旦發病就會對同個飼養區域的健康羊帶來一定威脅。為此,必須營造干凈整潔的飼養環境,定期做好清掃工作,保證每天的通風時間,做好消毒工作,舍內的環境最好保持干燥。每天至少清掃1次排泄物,如果養殖密度較大,則需要每天清掃2次以上。羊舍用具需要做好消毒工作,避免出現交叉感染的情況。
(3)對感染疥癬的病羊,在受污物、痂皮和皮屑等污染的病變部位用肥皂水清洗干凈,待干后剪毛去痂皮,擦拭干凈后用0.5%的螨凈涂抹病變皮膚部。用藥浴治療時,可選用殺蟲咪、氯苯脒、蠅毒靈、辛硫磷、巴胺磷、螨凈及除癩靈等藥物。存欄羊300只以上的羊場要修建藥浴池,存欄羊100~300只的羊場采用活動鐵架帆布倒梯形藥浴池,存欄羊100只以下的羊場用木桶。要準備水桶、噴霧器、刷子、下水褲(或雨衣、雨褲)、橡膠手套和口罩等工具。西藥伊維菌素、阿維菌素等在防控和治療羊疥癬方面均有不錯的療效,按照0.2/kg體重口服或皮下注射,康復效果理想。
5 診治體會
一般情況下,飼養條件不良、衛生環境較差和養殖圈舍潮濕時,疥癬病的發病率更高。一旦感染,病羊的食欲廢絕,極度消瘦,劇癢難耐,導致病羊騷動不安,影響最終的育成率。還有一些條件性因素,比如氣候嚴寒、光照不足和管理不善等均將加大此病的發病率。由此,改善飼養管理措施,確保圈舍寬敞、衛生、干凈和干燥是有效防病的關鍵。發現病患羊要及時隔離觀察,積極對癥施治。病羊痊愈后繼續觀察1~2周,確保不復發后經殺蟲藥再處理后,可考慮混入大群飼養。嚴格放牧管理,禁止在該病的高發時節到疫區放牧。
(康振東 新疆兵團畜牧獸醫工作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