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豬流行性腹瀉是一種常見的腸道傳染性疾病,豬發病后會出現嘔吐、腹瀉及食欲減退等癥狀。本文對豬流行性腹瀉的特點及臨床癥狀予以介紹,并闡述該病的防控措施。
流行性腹瀉是豬養殖過程中具有接觸傳染性的一種疾病。在不同的豬齡和品種之間都可以進行傳染,危害嚴重,一旦染病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將會使養殖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一旦養殖戶無法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將會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
1 豬流行性腹瀉的特點
(1)潛伏期短。豬流行性腹瀉的發病的潛伏期較短,通常在一兩天內。豬流行性腹瀉的傳染源較為復雜,可以通過病豬糞便、有問題的水和飼料,以及豬圈內的環境煤介等進行傳播。另外,病豬在康復過程中需要進行排毒,此時排出的糞便同樣具有傳染性。
(2)具有周期性。研究表明,流行性腹瀉的發病情況呈現出一定的周期性,一旦某一區域發病后會持續一段時間,在疫情緩和后的一段時間后將會再次進入爆發期。通常情況下,豬流行性腹瀉的傳播在染病初期以及新發病區域內傳播較快,之后傳播速度將會減緩。
(3)仔豬和育肥豬患病幾率高。試驗發現,哺乳期的仔豬、育肥豬在流行性腹瀉的患病幾率上比其他生長階段的豬要高。仔豬的患病跟母體有很大關系,一旦母豬的抗病能力減弱,仔豬患病率將會大大提高。另外,由于仔豬自身的抵抗能力較強,一旦發病,將會導致較高的死亡率。
(4)與季節有關。豬流行性腹瀉的發病受到溫度和氣候的影響,通常冬季是發病的重要季節。研究表明,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2月份是流行性腹瀉發病的重要時期。因此養殖戶應該提前做好預防準備。通過改善飲食、豬圈的衛生環境以及控制溫度確保豬群的健康生長。
2 豬流行性腹瀉的臨床表現
豬流行性腹瀉的臨床癥狀主要有嘔吐、腹瀉、排水樣便,以及脫水等,新生豬仔一旦患病將會出現較高的死亡率。水樣便是豬流行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糞便顏色多呈現灰黃色或則黃色,伴有惡臭。患病后,豬體溫不會有明顯的升高,相對于成年豬,仔豬和幼年豬的臨床表現更加明顯。由于幼豬自身的抵抗能力較弱,患病后將會導致嚴重的脫水。當脫水到一定程度后將會導致幼豬中毒死亡。這種情況的出現,直接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及養殖安全隱患,極有可能造成其他幼豬感染同一種疾病,進而蔓延成疫情。
3 豬流行性腹瀉的治療措施
(1)饑餓治療。中等豬及成年豬發病后,應該及時控制其飲水和飲食量。并在食槽內定期添加液體鹽和淡鹽水,維持病豬體內的水平衡,避免出現脫水問題。同時在對病豬的飲食進行限制前,應該及時對食槽內的飼料進行處理,避免治療期間加重病情。
(2)藥物治療措施。豬流行性腹瀉本質上是一種病毒性傳染病,具有傳播途徑廣泛的特點。因此,飼養人員應該對患病豬群進行觀察,通過分析給出合理的治療方案。同時使用痢菌凈粉與鹽水進行輔助治療。一般情況下,予以3~5天的用藥,可保證恢復。如果病豬在治療期間反應強烈,應該通過注射白細胞介素及干擾素等方式進行治療。
4 豬流行性腹瀉的預防措施
由于該病發病率較高、傳播速度較快,同時對幼豬和仔豬的危害較大,為保證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應該積極開展防治工作。
(1)加強豬群的免疫管理。嚴格按照相關養殖規定進行免疫,有效避免整群患病。應該根據豬的大小進行合理免疫,有效對豬流行性腹瀉進行預防。
(2)加強對生豬的飼養管理。通過改善生長環境,對容易造成豬患病的因素進行有效控制,從而降低豬流行性腹瀉的發病幾率。具體應該保證豬圈的養殖環境,根據季節變化對豬的飲食進行調整,同時加強對豬群的日常檢查工作,將預防工作落實到位。通過預防工作實現提高工作質量的目的。
綜上所述,豬流行性腹瀉作為一種傳播性較強的病毒性疾病,對豬的養殖具有重大影響。近年來,隨著養殖規模的增大,豬傳染性腹瀉也嚴重威脅著養豬場的經濟效益。當前該病的治療手段已經有了明顯進步,但為避免造成大的經濟損失,還是應該提高重視程度,積極進行預防,并且確保患豬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楊靜霜 湛江市麻章區麻章畜牧獸醫站、鄭素萍 湛江市麻章區志滿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