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獸醫制度已經被納入到基層畜禽防疫基本制度中,在基層動物防疫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絕大多數基層獸醫在文化程度方面受到一定限制,亦或是未接受系統化的畜牧獸醫理論教育,使得基層獸醫動物疾病防治工作誤區較多。為此,文章針對動物疾病防治問題展開研究與探討。
畜禽養殖場在農村地區比較集中,通常以農戶作為單位,進而形成畜禽養殖的規模。但是養殖戶因為對畜禽疾病防治知識了解不全面,常常僅依靠經驗防治,致使畜禽疾病發生與傳播的幾率提高。
1 獸醫動物疾病防治的常見錯誤
(1)盲目用藥。有些獸醫在未確診疾病的情況下,通常會根據個人經驗盲目診斷并用藥,容易加重動物病情,影響防治效果。另外,有很多獸醫濫用藥物,導致動物機體的防御能力下降,使其體內代謝更加混亂,難以找出動物發病的真實原因,無法針對病癥準確地使用藥物,錯過了疾病防治的最佳時間。臨床抗菌素濫用也是突出的問題。針對動物疾病的實際情況,部分病癥并不需要抗菌素防治,若不正確地應用抗菌素,會致使病菌的抗藥性不斷增強,動物腸道菌群也會失去協調性。但是,獸醫卻認為抗菌素是所有疾病防治的必用藥,因而臨床濫用抗菌素的情況十分普遍。
(2)藥物劑量使用不準確。在防治動物疾病方面,獸藥的使用劑量標準需要根據動物每千克體重計算,但是通常情況下,動物體重都不會超出限量。這樣一來,獸醫臨床使用的藥物劑量問題也隨之出現。其中,部分獸醫在動物藥物劑量計算方面并不合理,很難對使用的劑量予以正確地使用。
(3)疫病防治過程的操作技能與給藥途徑不合理。在動物給藥途徑方面,比較常見的就是靜脈注射、口服與肌內注射三種。而在防治的過程中,則需要充分考慮動物與疾病的適用方式給藥。如果給藥方式不合理,會對藥物治療的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其中,通過動物飲水給藥,若動物機體難以溶解藥物,則會將毒性物質殘留在體內,治療效果不理想,甚至會加重病情。而動物消化道疾病一般采用的都是口服方式,如果是治療肌肉炎癥則會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如果采用的給藥不正確,會直接影響疫苗本身的作用。
2 改進獸醫動物疾病防治工作效果的措施
(1)增強獸醫專業培訓的力度。在動物疾病防治方面,獸醫的作用不容小覷。但是,現階段基層獸醫在動物疾病防治知識方面并不豐富,而且文化程度不高,從未接受過專業化與系統化的培訓,所以僅僅依靠自身經驗開展工作。在這種情況下,要想避免動物疾病防治的誤區,最關鍵的就是對獸醫管理體系全面強化與完善,不斷增強獸醫業務素質與道德素質,使其自身業務素質得到有效提升。應當組織獸醫人員定期參加業務培訓,通過多種形式全面提高獸醫工作者的職業素養,以保證獸醫理論和實踐能力有效提升。而且要積極開展獸醫學術交流活動,邀請專家和技術工作人員給予技術指導,強化與同行的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基層獸醫診治的科學性,全面推進動物疾病防治工作的開展。
(2)抗生素的合理運用。獸醫在動物疾病防治過程中,一定要合理使用抗生素,盡可能規避長期使用抗生素。在疾病治療方面,需要對抗生素的使用劑量科學把控,達到科學治療的目的。
(3)注重檢疫與引種的作用。如果條件允許,最好采用自繁自養的方式解決引種問題。如果必須要引種,一定要嚴格把握動物來源,積極開展檢疫工作。同時盡量規避亂殺亂宰和無序流動的情況,從根源上對傳染性疾病進行控制。
(4)免疫程序應科學合理。要想進一步增強對傳染性疾病的防控,就需要科學合理地構建免疫程序。要充分了解疫病流行的狀況、養殖動物年齡與性別和抗體檢測水平,以保證免疫的合理性。例如每年的春秋季節通過皮下注射或者肌肉注射的方法,對公豬進行豬丹毒和豬氣喘病免疫。對羊則計劃免疫與驅蟲相結合,兩者的間隔時間15天,以免引發母羊流產。選擇疫苗的時候一定要保證質量,特別要注重疫苗批準文號與生產日期等多種信息。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層獸醫在動物疾病防治方面,應采取科學合理的防治措施。而在養殖過程中,同樣需要落實精細化管理,綜合考慮養殖的具體情況,采取相對應的措施。面對動物疾病,需要及時采取預防與治療措施,有效地規避養殖戶的經濟損失。
(李陽陽 河南省汝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