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又稱山豬,屬偶蹄獸動物。野豬是雜食性的動物,只要是能吃的東西都吃。野豬分布在世界各地,由于人類獵殺和生存環境空間急劇縮減等因素,數量已急劇減少,并已被許多國家列為瀕危物種。特種野豬是近幾年經過馴化改良的野豬新品種。所謂特種野豬,是采用野豬與家豬雜交經過選育而成的新品種。在野豬前面加上了“特種”兩個字,涵蓋了生物科學、雜交遺傳學、營養學、飼料學、飼養管理學和畜牧獸醫學等許多綜合科學知識,標志著新的進步和創新體系的形成。特種野豬對氣候的適應性較強,既耐寒又耐熱,抗病性也較強,人工飼養很少發病,成活率較高。
1 種公野豬的飼養管理
飼養種公野豬是為了獲得數量充足、質量好的精液,提高與配母豬的受胎率和產仔數,并延長種公野豬的使用壽命。種公野豬的初配種月齡為12~14個月,最適合初次配種的體重在100~130kg,過肥或過瘦都不適合配種。種公野豬的使用年限在5~6年以內。在管理上第一要對種公野豬實行單圈飼養,可以減少外界的干擾,杜絕爬跨其他豬的惡習養成。第二要有適當運動。合理運動可促進食欲,幫助消化,增強體質,提高生殖機能。第三要防寒防暑。種公野豬的日糧應以精飼料為主,體積不宜過大,以免把種公豬喂成草腹豬而影響配種。飼喂種公野豬應定時定量,每日飼喂2.5kg,日喂2次,自由飲水,并根據體重和配種次數增減飼料量。種公野豬的科學飼養要注意供給充足的動物性蛋白飼料,補充足夠的維生素,添加適量礦物質,加強配種期營養。
2 種母野豬的飼養管理
特種母野豬的發情周期平均為21天,范圍為19~24天。母野豬在仔豬斷奶后5~7天配種,母野豬的配種時機最好把握在發情后第二天進行,因為母野豬再發情后24~36小時開始排卵,持續排卵時間為10~15小時。第一次配種后經12~20小時再配種一次。一般一個發情期內配種2次即可。為了促進母野豬發情,必須將母豬合群并養,即將不發情的母野豬合并到有發情母豬的圈內,通過爬跨刺激,促進其發情排卵。另外要加強運動、藥物催情和公豬誘導,利用試情公豬追爬不發情的母野豬,可促使其發情排卵。
母野豬的妊娠期為114天,配種時要詳細記錄配種日期,配種后的母豬要實行單欄飼養。特種野豬克服了野豬的季節性發情、產仔少、不易飼養和生長慢等缺點,產仔數每胎可達10~12頭,最高達16頭。配種前15天至配種結束,在原日糧基礎上多喂一些能量飼料,如玉米和麥麩等,配種結束后恢復原日糧基礎。 過瘦的母野豬在斷奶后實行短期優飼。適時配種,對膘情好的母豬,斷奶前三日應逐漸減少飼喂量,以利于收奶,避免乳房炎的發生。妊娠母豬要防止過肥,做好保胎工作。每天給料量在2.5~3.0kg之間,自動飲水,不飼喂冰凍、發霉飼料;哺乳和產后母豬切實加強保溫和接產、哺乳等護理工作,產房的溫度要控制在23~28℃,最低不能低于15℃。做到舍內空氣流暢,空氣新鮮,保持衛生,防止潮濕,保持干燥。
3 后備種用野豬的選擇要點
飼養后備種用野豬的目的是獲得體格健壯、發育良好、具有品種典型特征和高度種用價值的種用野豬。要選擇身體健康、無遺傳隱患的個體。首先在體形外貌上應具有品種特征,如毛色(灰色,仔豬出生后身上帶有黃色條狀的花紋,4~6個月后花紋消失)、耳型(耳尖而小)、頭型、背腰長短、體軀寬窄、四肢粗細(腿高而細)、高矮等均要符合特種野豬的要求。繁殖性狀是種用野豬的重要性狀。應選擇產仔數多、哺育能力強、斷奶窩重大等繁殖力高的家系個體作后備種用野豬。后備種用野豬應選擇良好的外生殖器官,如后備種公豬應選擇睪丸發育良好、左右對稱且松緊適度、陰莖包皮正常、性欲高的個體。后備母豬要有正常的發情周期,發情癥狀明顯,陰戶發育較大且下垂。
4 后備種用野豬的利用
后備種用野豬利用過早會影響利用年限,而且產仔數低;利用過晚會加大費用,造成經濟損失。一般在后備種公豬12~14月齡、體重達到110~130kg以上開始配種使用,2天配種一次。后備母豬8~9月齡、體重達到100kg開始配種使用。
(孫艷閣 河北省遷西縣新莊子鄉農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