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羊腸毒血癥、羔羊痢疾、羊消化道線蟲病、疥癬病和瘤胃積食等5種病是舍飼養羊的常見疾病。在養羊生產中,掌握常見羊病的診治是非常重要的,是養羊成功的關鍵。本文闡述了舍飼養羊5種常見病的防治措施,為養羊生產者提供參考。
1 羊腸毒血癥
該病是由魏氏梭菌不同血清型菌株感染羊只引起的一種急性致死性傳染病。 該病一般經消化道感染,飼草及飲水污染、過食精料均可誘發。羊的發病年齡不等,從幾個月到1~6歲均可發生。在常發區,2歲以下的羊,尤其是4~12個月的羔羊死亡較多。該病多呈散發,防治可給羊群注射羊快疫、猝狙、腸毒血癥、羔羊痢疾四聯疫苗。加強飼養管理,搞好圈舍衛生及消毒,限制給羊飼喂大量精料,配合日糧中加入磺胺胍進行預防。發現病羊要及時隔離,用3%火堿液徹底消毒病羊污染的圈舍。病羊服用磺胺脒,首次劑量按0.2g/kg體重,維持量減半。也可用頭孢霉素、卡那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20mg/kg體重,每日2次。
2 羔羊痢疾
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其典型特征是持續性下痢,可造成羔羊大批死亡。對懷孕后期的母羊要加強飼養管理,冬季做好保膘、保胎工作。產房應保持清潔衛生,陽光充足,通風良好,溫度適當,地面鋪上墊草。羔羊出生后搞好護理工作,斷臍時注意消毒,把初乳擠去數滴后再讓羔羊吸吮。在該病的流行地區,懷孕母羊用羔羊痢疾甲醛菌苗預防,第1次在分娩前20~30天內后腿內側皮下注射菌苗2mL,第2次在分娩前10~20天內于另一側后腿內側皮下注射菌苗3mL,初生羔羊可獲得被動免疫力。治療可用抗菌療法,磺胺脒1g,鞣酸蛋白、碳酸氫鈉各0.2g,每天2~3次,同時每天肌注青霉素80萬IU,1日2次,直至痊愈;殺痢王透皮劑,根據羊大小不同,每只羔羊股內側涂擦2~3支/次。對出現脫水癥狀的羔羊每天補液1~3次,心力衰弱的應強心治療。
3 羊消化道線蟲病
寄生于羊胃腸道內的線蟲有很多種,并多為混合感染。盡管這些線蟲種類繁多,對羊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但引起的感染及癥狀極為相似,故統稱為消化道線蟲感染。防治措施是對羊群定期驅蟲,通常為春秋兩季驅蟲,嚴重時可3個月驅蟲1次。治療時可采用左旋咪唑8mg/kg體重口服,或肌肉或皮下注射5~6m/kg體重;丙硫咪唑每次5~15mg/kg體重口服;滅蟲丁口服或皮下注射每次0.1mg/kg體重。
4 疥癬病
羊螨病是由疥螨和癢螨寄生在體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膚病。螨病又叫疥癬病,具有高度傳染性,往往在短期內可引起羊群嚴重感染,危害十分嚴重。治療可選用伊維菌素50~100ug/kg體重,按照說明書使用。也可應用碘硝酚注射液。病畜數量少、患部面積小的情況下采用涂藥療法,每次涂藥面積不得超過體表的1/3??蛇x用的藥物有1%敵百蟲溶液、單甲脒、雙甲脒和溴氰菊酯等藥物,按說明書涂擦使用。在病畜數量多且氣候溫暖的季節可選用藥浴方法治療。藥液可選用0.2%~0.5%敵百蟲水溶液、0.05%辛硫磷乳油水溶液或0.05%雙甲脒溶液等。每年定期對羊群進行藥浴,可取得預防與治療的雙重效果。加強檢疫工作,對新購入的羊應隔離檢查后再混群,經常保持圈舍衛生、干燥和通風良好,定期對圈舍和用具清掃和消毒。對患畜應及時治療,可疑患畜應隔離飼養,在治療期間注意對飼管人員、圈舍和用具同時進行消毒、殺蟲,以免病原散布,不斷出現重復感染。
5 瘤胃積食
瘤胃積食是急性瘤胃擴張、充滿食物使胃的正常容積增大、胃壁擴張和食糜停滯瘤胃引起消化不良的疾病。該病的臨床特征為反芻和噯氣減少或停止,瘤胃堅實、疼痛,瘤胃蠕動極弱或消失。該病主要見于羊貪吃了大量飼料,如苜蓿、青草和豆科牧草等,或過量采食了養分不足的粗飼料,如玉米秸稈、干草以及霉敗飼料等,或采食干料而飲水不足等造成。這一過程可形成食滯性瘤胃積食,多是原發性的。另外,由于過食谷物引起消化不良,常使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產生大量的乳酸,導致酸中毒。前胃遲緩、瓣胃阻塞、創傷性網胃炎、腹膜炎、皺胃炎和皺胃阻塞等也可引起繼發性瘤胃積食。防治方法是消導下瀉,防腐止酵,糾正酸中毒,健胃補充液體。消導下瀉可用魚石脂1~3g、陳皮酊20mL、石蠟油100mL、人工鹽50g或硫酸鎂50g、芳香氨醑10mL,加水500mL一次灌服;解除酸中毒可用5%碳酸氫鈉100mL靜脈注射;為了防止酸中毒繼續惡化,可用2%石灰水洗胃;心臟衰弱時,可用10%安鈉加5mL或10%樟腦磺酸鈉5mL靜脈或肌肉注射;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衰竭時,可用尼可剎米2mL肌肉注射。必要時可用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10%氯化鈉注射液50mL靜脈注射。
(毛冬梅 遼寧省凌源市大王杖子動物衛生監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