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国产成视频在线观看

找工作
當前位置:首頁 >  畜牧獸醫技術 > 正文

牛胃腸炎的診斷與治療

發布時間:2017-06-28 16:23    作者:.    來源:    查看:
    摘要:牛胃腸炎多數起源于前三胃病變下行而導致整體消化機能紊亂,有效的綜合防治是查明病因,作出早期準確診斷,及時消除各種不良致病誘因,并優化用藥方案,從而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1 臨床癥及診斷

    由于牛屬于反芻動物,其罹患胃腸炎具有較為典型的癥狀表現。

   (1)反芻異常。牛胃腸炎的早期癥狀是反芻機能減弱,包括前三胃病變、熱應激綜合征、某些食藥源性中毒、輕度至中度腦炎等均會引起這種特征性反芻病理變化,視診檢查常見病牛無物空咀嚼、咀嚼肌無力、口角吐沫、鼻露不齊及鼻鏡干燥等,重癥者可見反芻完全停止,消化及呼吸器官產生嚴重的繼發或并發癥,并可能出現全身癥狀及自體酸中毒,若不及時對癥救治,多轉為預后不良。

   (2)明顯的胃腸炎癥狀。該病多是由前胃病變快速下行至腸道,波及其他鄰周內臟等。病畜有不同程度的腹瀉綜合征(多見于急性胃腸炎),所排糞便較為稀薄、汁渣分離、帶消化不全的惡臭味,呈灰褐色、黃褐色或灰綠色,偶見糞便中帶有膿血及壞死黏膜組織混合物,體質較弱的病牛會出現共濟失調和二便失禁等癥狀。

   (3)其他常規檢查。病畜精神不振,弓背塌腰,肢體麻痹無力,心跳過速,呼吸淺快,體溫升高,食欲衰減或廢絕,飲量增多等。聽診腸鳴音亢進,顯癥呈里急后重,經常性努責但僅排出少量稀薄、惡臭糞便,有時可見糞便中含有膠凍狀黏液(壞死脫落腸黏膜及滲出物混合體)。急性發作病例多于采食期間突然發病,病牛弓背呆立,焦躁不安,伴有腹瀉和腹痛癥狀,常回頭顧腹或以后蹄踢下腹部。部分急性病例后期轉為慢性病征,體溫正常或略高,眼結膜角膜炎性紅腫,眼、鼻流出漿液性分泌物,鼻鏡干燥、皸裂。口色赤紅,口腔不潔,口氣惡臭,舌苔黃赤,口腔潰瘍。可視黏膜水腫、充血及出血。

    2 預防控制

   (1)均衡日糧營養供應。首先是均衡日糧營養供應,增強體質及免疫力。現代規模化全舍飼模式肉(奶)牛養殖,必須執行標準化、精細化精粗料配方,精料添加量控制在40%左右,必須以秸稈、野草和牧草等粗纖維性飼料為主。每次喂料定時定量,早8:00~9:00、中13:00~14:00、晚19:00~20:00各飼喂1次,短期育肥肉牛每日可適當增加喂料1~2次。每次喂料間隔至少控制在3小時左右,這樣可以確保牛有足夠的休息和反芻消化空檔期。建議每次飼喂以8~9成飽為宜,同時確保飲水充足,禁止暴飲暴食。

   (2)加強日常管理。加強日常管理,嚴防發生牛前胃疾病。比如防止牛誤食塑料、編織物、布條和鐵器等異物,避免異物滯留瘤胃造成積食、脹肚。禁喂發霉變質飼草料和戶外保管不善的霜凍草,以防誘發前胃病變及食源性中毒。使用豆科牧草、豆制品類和精料等要精準把控添加量,建議最好配合多量粗纖維性飼料投喂,以防引起瘤胃積食、臌氣和酸堿中毒。

   (3)疫苗接種。結合地方流行病學特點和本場實際情況,制定和落實幾種重大、高危害性疫病基礎免疫程序(強制免疫 / 計劃免疫),重點抓好口蹄疫、布氏桿菌病、牛傳染性鼻氣管炎和牛病毒性腹瀉黏膜病等重大疫病的疫苗接種。

   (4)控制良性宜居的養殖環境。控制良性宜居的養殖環境,盡量滿足牛生長發育過程中人性化的動物福利,從而減少病死率,并達到促長、增重和增收的最終目的。重點做好牛場科學選址與建場規劃,合理布局圈舍、生產、管理和生活區,以利于開展日常飼喂管理和疫病防控。規模化牛場必須配套建設牛舍面積3倍大小的運動場,以保證牛每天有足夠的運動、日光浴和休息反芻時間(至少2~3小時),以促進消化、增強體質和免疫力,降低發病率。認真落實本場生物安全防范與牛場內保潔與消毒滅源措施,長期維系干燥、清潔、無菌和空氣質量良好的適宜環境,最大程度降低養殖環境中病原體含量,嚴防各種中間傳播媒介物(攜原體)散布傳染病。

    3 治療措施

   (1)輕癥治療。取健曲或檳榔枳實散或胃腸活300~500g ,開水沖泡靜置10~20分鐘,待溫熱后一次性灌服,1~2 劑 / 天,連服3天。若腹瀉超過12小時以上,有輕度至重度脫水,再取新鮮蒜泥(50~100g,抑菌、助消化)+ 紅糖(300~500g,補充體能)+ 食醋(100~200mL,強化抑菌效果和抑制異常發酵)+ 溫熱飲用水(2000~5000mL ,補充體液)混飲或灌服,連用2~3劑。

   (2)重癥治療。常用處方為10%糖鹽水2000mL+5% 碳酸氫鈉液500mL+10%安鈉咖20mL、緩慢滴注,2劑 / 天(間隔6小時以上),連用3天,同時配合灌服健曲、檳榔枳實散等消導方劑1~2劑。

   (唐耀全 廣西都安縣下坳鎮水產畜牧獸醫站)

版權聲明:本文轉自網絡,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qq:1240812330】刪除,謝謝!

APP下載
官方微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