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母豬體溫低于38.5℃時,豬的食欲、精神狀態及糞便等出現明顯異常,妊娠中后期發生比病,產下的仔豬弱??;產前發生可導致產后無奶、產下仔豬體弱、成活率降低。有些母豬發生低溫癥后,通過加強運動和曬太陽能夠恢復正常,有些需要強心補液、補充能量和營養物質才能恢復正常,而有些盡管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也很難見效。生產實踐證明,溫暖的環境能夠防止母豬低溫癥的發生。
長期以來傳統的教科書認為豬的正常體溫在38.0~39.5℃或38.0~39.8℃之間。然而筆者從事獸醫臨床實踐工作25年來,經常碰到在體溫不足38.5℃或高于39.5℃時,豬會出現食欲減退甚至廢絕,或出現其他病理變化的現象。然而在炎熱的夏季,有些群養豬的體溫也可達到40.5℃,而精神、食欲、糞尿等其他各項感官指標均為正?,F象。但是母豬的體溫只要在38.5℃及以下必然表現出病態。筆者認為,臨診中豬的正常體溫應以38.5~39.5℃為參考標準,體溫在38.5℃及以下時為低溫癥。
關于低溫癥的發生,在獸醫臨床上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即在寒冷的冬季,陰冷的水泥地面圈養的豬多發生,而且多發于母豬(不管是空懷、妊娠或哺乳母豬)。斷奶仔豬和成年公豬也時有發生。一般地將母豬體溫低于 38.5℃時的病理現象稱為母豬低溫癥。
母豬低溫癥可發生于母豬生產的各個階段。該病的發生與季節有著密切關系。以寒冷的冬季和早春易發,春夏之交和秋季也有零散發生。發病后母豬主要表現為慢食或停食,精神不振,運動減少,體表冰涼,顫抖,排糞次數減少甚至糞便干硬呈球形。有些母豬尚有喘氣癥狀,有喘氣癥狀的母豬傷亡較大。妊娠母豬患病后如果不能及時治愈,病程延長可發生子宮脫垂。臨床實踐中盡管有時妊娠母豬發生該病不吃少喝病程長達月余,但對體內胎兒的成活率沒有任何影響。分娩前后的母豬發病后可導致母豬產后無乳引起仔豬傷亡增大。
一般認為,處于各個生產階段的母豬,其所需的能量很大,而寒冷的環境使其維持需要增多。如果生產母豬長期處于寒冷的環境,而且環境溫度下降程度超過了家畜調節體溫的能力,體溫便開始下降。隨著體溫的不斷下降,體內的代謝活動相應減弱,發生胃腸弛緩、食欲減退甚至廢絕等病理現象。對于母豬低溫癥的治療,較輕的僅進行運動和曬太陽就能夠恢復健康。
對于癥狀較重的可選用以下方案。
強心劑結合B族維生素方案。樟腦磺酸鈉或安鈉咖結合維生素B1或復合維生素B等,1天2次,連用2天;腎上腺素結合B族維生素肌注,1天2次,連用2天;維生素B1稀釋氨芐青霉素鈉肌注或靜注;尼可剎米制劑療法,效果比較理想的有北京偉嘉集團的畜必治和江西瑞豐核工業部動物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金卡頭孢等。
盡管選用了以上措施,有些母豬低溫癥相當難治,對于病程較長的必須要進行補液及對癥治療才能提高治愈率。補液可用10%葡萄糖、50%葡萄糖、糖鹽水、安鈉咖、肌苷、輔酶A、三磷酸腺苷和葡萄糖酸鈣等。診療中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配合應用上述方案。
對于母豬低溫癥的預防,生產實際表明,適宜的環境溫度能夠杜絕母豬低溫癥的發生。實踐中也曾試圖通過母豬臥于土圈而達到預防的目地,但是生活在陰冷土圈的母豬,享受不到陽光照射,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會發生低溫癥,只不過冬季發生的機率會更大一些。
(張管社 陜西省興平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