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国产成视频在线观看

找工作
當前位置:首頁 >  畜牧獸醫技術 > 正文

不同飼養管理模式對奶牛繁殖性能的影響

發布時間:2016-09-29 15:04    作者:.    來源:    查看:
    摘要:在奶牛的飼養過程中,采用不同的飼養管理模式,對于奶牛繁殖性能的影響比較大。其中,散養和圈舍飼養對于奶牛的繁殖性能有著較為顯著的影響,其發情率、卵泡發育率和受胎率都呈現出比較明顯的變化。本文根據不同飼養管理模式對于奶牛繁殖性能的影響展開討論,提出幾點有利于奶牛健康生長的可行性建議。

    探討不同模式對奶牛繁殖性能的影響,可以建立奶牛數字化生產管理系統,通過模塊化的數據對比和分析,找出符合奶牛繁殖性能提高的可行性方案。在奶牛飼養管理模塊中,技術人員應該從場舍管理和舍飼管理的方面優化入手,提高牛場的管理效率。

    1  營養和微量元素補充對奶牛繁殖性能的影響

    在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的過程中,必須采用科學的飼養飼料的配比方案,在奶牛飼養的過程中,技術人員可以對飼養原料進行控制。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使用玉米青貯、玉米、苜蓿干草等飼養原料都能夠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在奶牛飼養中,為了提高其卵泡發育率,可以在飼料中加入0.15%~0.18%碳酸鉀(K2CO3)、0.25%~0.35%氧化鎂(MgO)。此外,在奶牛發情集中期間,可以在飼料中添加0.26%~0.35%磷酸氫鈣。這些措施能夠顯著提高奶牛的產奶性能,并且補充粗制蛋白質,提高奶牛的營養水平。

    2  不同飼養管理模式對奶牛繁殖性能的影響

   (1)散養、舍養和日糧控制對于奶牛繁殖性能的影響。采用散養方式進行奶牛養殖,以144頭奶牛為例,其發情率為85.36±1.84、卵泡發育率為76.43±1.54、受胎率為84.61±1.20。采用圈舍飼養方式飼養的奶牛,以147頭奶牛為例,其發情率為78.17±1.39、卵泡發育率為68.77±1.17、受胎率為74.72±0.92。采用散養方式對奶牛進行養殖繁育,其發情率更高、卵泡的發育成熟度更好、受胎幾率也更大。因此,在飼養模式的運用過程中,技術人員可以適當加大散養奶牛的數量。其中,我們對比不同管理模式對奶牛子宮復原及其繁殖性能的影響,發現散養和舍飼對于奶牛子宮復原及其性能的影響各不相同。其中,散養奶牛在受胎率上明顯高于舍飼奶牛。營養因素對于奶牛繁殖性能的影響也很顯著,以全價日糧的奶牛366頭為例,其產后子宮的復原率為88.55±0.90、發情率為85.54±0.63、卵泡發育率為92.23±0.96,而全價日糧的奶牛受胎率也高達86.50±1.24。但是,選擇356頭自行配制奶牛日糧的牛,其產后子宮復原率為84.84±049、發情率為81.00±1.42、卵泡發育率為88.57±1.10、受胎率為81.95±0.95。

   (2)運動方式對于奶牛繁殖性能的影響。奶牛在不同條件下的自由運動與驅趕運動對于奶牛的繁殖性能影響不同。選擇自由運動的飼養方式,以344頭奶牛為例,其產后子宮復原率為86.05±0.55、奶牛發情率為82.77±0.60、卵泡發育率為89.39±0.95、受胎率為80.82±0.78。對比發現,采用驅趕運動的方式對奶牛進行飼養,其繁殖性能更加突出。在驅趕運動的條件下,得到運動量更多的奶牛其繁殖性能也會相應地得到提高。采用驅趕運動飼養的奶牛,以354頭奶牛的養殖對比分析為例,其產后子宮復原率為89.49±0.59、發情率為88.60±0.39、卵泡發育率為93.92±0.47、受胎率為86.88±0.48。因此,在舍飼條件下養殖奶牛,需要技術人員加強人為行動干預,讓奶牛在進食前后多進行走動,從而提高發情率。

    3  結束語

    不同飼養管理模式對奶牛繁殖性能影響比較大,在場舍管理方面,技術人員應該做好牛只的資料導入工作,在奶牛成長的不同時期密切關注其性發育狀況,調整飼養模式。對于性成熟的母牛資料和公牛資料進行重點登記,完善牛只的體重變化和進食量等數據的記錄。在奶牛生長前期,采用舍飼方式提高奶牛集中管理的效率,在奶牛性成熟前后,將其散養到天然牧場的環境中,提高奶牛繁殖性能。

   (王子成  山東省昌樂縣喬官鎮畜牧獸醫站)

版權聲明:本文轉自網絡,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qq:1240812330】刪除,謝謝!

APP下載
官方微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