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地區,奶牛養殖大部分以家庭粗放形式為主,大多數奶牛養殖戶缺乏科學的飼養管理知識和相關技術,生產過程中一味的追求奶牛的產量,不重視奶牛福利和必要的護理,在奶牛飼喂過程中給予過多的精飼料。奶牛采食過量的精飼料,不僅使奶牛易發生瘤胃酸中毒,還容易導致發生真胃移位等較多消化系統疾病,特別是奶牛產后一周至一個月期間,真胃移位發生率較高,而且這一趨勢在逐年上升,導致淘汰牛增加,使奶牛養殖戶蒙受巨大損失,以下是本人親身經歷的一起奶牛真胃左移手術,希望能給大家有所幫助。
何謂真胃移位?
真胃移位是指真胃由正常的生理解剖位置發生改變,并且超過正常的生理范圍而引起技能障礙。
病因:向畜主詢問得知,此牛于一周前產犢,由于產前胎兒在母牛腹中不斷生長,孕牛腹腔空間被撐大,隨著分娩后犢牛的排出導致母牛腹腔空間和壓力驟減,懸垂游離的真胃移動到左側瘤胃和腹壁之間,加之母牛產后運動量少,采食過多的精飼料更加重了移位的程度。
臨床癥狀:患牛精神沉郁,反應遲鈍,目光無神,有時后顧左腹;聽診瘤胃遲緩;體溫、呼吸數較正常;產奶量明顯下降;食欲廢絕,偶爾采食一些干草;停止排便,有時有少量糊狀糞便排出,經過檢查發現患牛左側肋部后下方、左肷窩的前下方局限性凸起,左側11~13肋間聽診呈鼓音,聽——叩結合時可聽見類似鋼管音,穿刺后檢測pH在2~5之間,由以上可推斷此牛為真胃左移。
治療原則:盡早發現,及早治療,無菌操作,減少損傷,環境清潔,精心護理。
治療步驟
1.術前準備
(1)手術器械的準備:手術刀、手術剪、持針鉗、止血鉗、50ml注射器、12#或18#縫線、羊腸線、手術縫合用圓針和三棱針等。
(2)手術藥物的準備:生理鹽水、400萬單位青霉素、獸用普魯卡因、普魯卡因青霉素油劑、75%酒精、碘酊等。
(3)患畜保定:將患牛牽至清潔、干燥、安靜、溫暖避風的手術場所,采取站立保定,固定好后肢和尾部。
(4)術部清潔:術部選擇在左腹部腰椎橫突下方大約20~30cm,最后肋骨后緣6~9cm處,先用肥皂水進行清洗,環繞術部15~20cm進行剃毛,并且在患牛右側真胃正常位置做一個小剃毛區;接著在術部進行兩點浸潤麻醉,約5分鐘后用碘酊對術部進行清潔消毒,最后用75%酒精脫碘。
2.手術步驟
(1)手術切開:術者和助手的手臂和雙手要進行徹底消毒后方可進行。術者以全握式持刀做一約20cm手術切口,首先垂直入刀,當感覺阻力突然沒有時停止入刀,改為向下傾斜45°切開,最后垂直收刀,要保證切口整齊;分離皮膚和皮下組織;以肌纖維走向鈍性分離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直肌、腹橫肌,分離長度大約15cm左右,以不妨礙手術操作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損傷;用止血鉗夾住腹膜后開一小口,用手術剪以食指和中指為引導剪開腹膜。
(2)真胃整復:術者從切口處向前探查真胃移位的具體位置,觸摸有無脹氣和積食,若有以上情況應先行進行處理后方可繼續操作;助手配合術者在真胃大彎處(應避開幽門區)用彎圓針系12#縫線穿過真胃肌層,不要穿透真胃,以免造成外源感染,固定打結;為了確保成功再在固定點外2~3cm處再選擇一固定點進行固定打結;四個線頭換用大圓直針,術者手持圓直針刺穿右側剃毛區;助手牽拉右側針線;術者用手掌和前臂部下壓移位的真胃,經瘤胃緊貼腹壁向下壓和向右滑行,助手配合向外拉動固定線,最終將真胃復位;術者探查真胃、網膜等是否恢復正常位置后助手將固定線固定在腹側。
(3)手術縫合:先把加入青霉素的溫生理鹽水500ml注入腹腔,然后用系著羊腸線的圓針連續縫合腹膜和肌肉,每層縫合完畢涂抹一支青霉素;皮膚用系18#縫線的三棱針進行結節縫合;縫合完畢用普魯卡因青霉素油劑進行涂抹后再用無菌棉覆蓋,防止蚊蠅叮咬。
術后護理
術后患牛應進行單獨飼養管理,需要注意環境要衛生、清潔、干燥;每天靜注一次青霉素400萬單位4支、氯化鉀30ml、Vc30~50ml、生理鹽水500ml、5%糖鹽水1500ml,連用一周。治療期間嚴禁飼喂精飼料,可適當給予一些適口性好的青干草,以促進其反芻,還要注意讓牛只進行適量的運動,促進其恢復,術后恢復較好情況下10d左右進行拆線。
徐州綠健乳品飲料有限公司
地址:江蘇徐州鼓樓
郵編: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