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從飼料生產過程中燃煤鍋爐改造技術和飼料工藝的節能減排兩個環節對低碳生產模式進行了探討,旨在達到節能減排,提高飼料利用率目的,促進飼料企業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
低碳經濟是一種以能源的清潔開發與高效利用為基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本經濟特征,順應可持續發展理念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要求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發展低碳經濟,促進飼料工業經濟效益提升,對我國飼料行業的發展既是挑戰又是機遇。飼料生產企業低碳生產模式就是通過技術創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盡可能地減少煤炭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生產模式。本文主要從飼料生產過程中蒸汽供應技術改造和飼料工藝的節能降耗兩個環節對低碳生產模式進行探討。
1 蒸汽供應技術改造
1.1 低碳技術
在傳統飼料生產過程中,采用燃煤鍋爐進行蒸汽生產,由于鍋爐燃燒不穩定、不完全,熱效率低,煙塵濃度很高,煙塵和爐渣中未燃燒的碳含量高。低碳生產模式在天然氣代替煤的基礎上,使用全自動燃氣蒸汽鍋爐(型號為WNS4-1.25-(Y)Q)。本鍋爐采用臥式內燃三回程全濕背結構,燃燒室由波形爐膽及濕煙室組成,燃油從燃燒器霧化噴出,在燃燒室燃燒后的高溫煙氣經爐膛、煙室輻射及對流換熱后進入第二回程螺紋煙管到前煙箱再折回進入第三回程煙管,進行對流換熱后經后煙箱及煙囪排入大氣,既能有效利用受熱面,又可避免干背結構后煙箱受高溫煙氣沖刷易損壞的缺點。
1.2 節能減排效果圃
采用低碳生產模式進行飼料生產,每生產1t飼料需要天然氣13.3m3,按照燃燒每立方米天然氣排放二氧化碳0.19kg計算,將排放二氧化碳2.527kg;而之前燃煤鍋爐每生產1t飼料需要標煤17kg,按照每燃燒1kg標煤會產生二氧化碳2.620kg、二氧化硫0.0085kg、氮氧化物0.0074kg計算,將排放二氧化碳44.54kg、二氧化硫0.1445kg、氮氧化物0.1258kg。改造后比改造前每生產1t飼料減少排放二氧化碳42.01kg、二氧化硫0.1445kg、氮氧化物0.1258kg。選擇天然氣熱量好,而且反應充分,反應后產物二氧化碳和水,符合清潔生產的需求。
2 飼料工藝的節能降耗
2.1 低碳生產模式
2.1.1 飼料配方:蛋白水平從畜禽飼料加工工藝的源頭開始轉變,形成真正意義的低碳經濟模式。選用多種飼料搭配成日糧,不僅使蛋白質在數量上滿足畜禽需要,而且使限制性氨基酸在種類上和數量上互相補充,有目的地使某種含甲種必需氨基酸多、乙種必需氨基酸少的飼料原料與另一種含甲種必需氨基酸少、乙種必需氨基酸多的飼料原料搭配,充分利用氨基酸的互補作用,盡量達到或接近畜禽需要量。同時,配方中的能量和蛋白質應保持適宜的比例,比例不當會影響營養物質利用效率并導致營養障礙。配方中的能量及蛋白質保持合理的比例,能夠保證能量利用率的提高和避免蛋白質的浪費。保持最佳能量蛋白比,相對傳統的高消化能和高蛋白水平飼料,可顯著降低碳、氮的排放。
2.1.2 粉碎工序與設備:粉碎工序是飼料廠的主要工序之一,是飼料廠的耗能大戶,粉碎質量直接影響到飼料生產的質量、產量和電耗等綜合成本,同時也影響到飼料的內在品質和飼養效果。粉碎工序采用先粉碎后混合工藝,分為開路粉碎工藝和閉路粉碎工藝。開路粉碎工藝產品的粒度靠篩板控制,粉碎產品單位電耗較高,粒度范圍大。現有大多數飼料廠已經采用二次粉碎或閉路循環粉碎工藝,避免物料過度粉碎,生產率可提高30%以上,電耗降低25%以上。然而二次粉碎或閉路循環粉碎工藝要增加粉碎機、分級篩、輸送設備,相應建筑面積的擴大也增加了投資。一般認為5t/h級以下的飼料廠仍以應用一次粉碎工藝為好;10t/h級以上的飼料廠采用二次粉碎或閉路循環粉碎工藝節省的能耗,可補償增加的設備和建筑的投資。
下接:飼料生產企業低碳生產模式初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