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新生豬源沙門氏菌耐藥性及耐藥基因。方法:選用改良肉湯半固體培養基、XL74培養基,從150份新生豬源豬肉標本中初篩可疑沙門氏菌,以PCR鑒定沙門氏菌。以K-B法測定新生豬源沙門氏菌的耐藥性,并采用PCR擴增技術檢測耐藥基因。結果:共鑒定出21株新生豬源沙門氏菌,對氯霉素和慶大霉素的敏感性較高,對環丙沙星和鏈霉素表現為高耐藥,耐藥基因共5種。結論:新生豬源沙門氏菌耐藥現象較為嚴重。
1 材料與方法
(1)材料。菌株來源:2017年6月~2017年10月抽取某養殖場150份新生豬豬肉樣品;藥敏質控菌沙門氏菌C79-13及陽性對照菌株。試劑:PCR試劑(北京百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實驗所需引物系自主合成,藥敏紙片(北京蘭博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具體包含慶大霉素、復方新諾明、鏈霉素、環丙沙星、氯霉素、壯觀霉素、四環素、諾氟沙星、阿米卡星以及萘啶酸共10種。儀器:DYY-70型號電泳儀、TGL-16G臺式離心機、DHP-9048型號恒溫培養箱等。
(2)方法。將采集的150份新生豬豬肉樣本逐一置于滅菌袋內,加入培養基共同保存。新生豬豬肉樣本保存時間不得超出12小時。
細菌分離方法。將樣本置于含BPW培養液的無菌密封袋內保存,于37℃條件下搖床過夜。第二天,吸取1mLBPW前增菌液至改良肉湯半固體培養基表面,置于42℃恒溫箱內持續培養24小時。培養后從培養基中挑取白色可疑菌落,采用三區劃線法進行處理,于37℃條件下繼續培養24小時。采用PCR鑒定法鑒定疑似沙門氏菌,以Stn的核苷酸序列設引物。
PCR反應條件為:94℃5min預變性處理,保持溫度不變,預變性45s后轉為55℃條件,持續退火45s;調整至72℃延伸30s,經過30個循環。最后于72℃條件下持續延伸10min。電泳方法選用瓊脂糖凝膠,電泳后回收DNA膠,所得產物用于DNA測序。標本血清型鑒定選用玻片凝集法,新生豬源沙門氏菌的藥敏試驗采用K-B法進行。
2 結果
(1)新生豬源沙門氏菌鑒定結果。本組150份新生豬豬肉樣本經改良肉湯半固體培養基、XL74培養基兩輪篩選后,分離出24株可疑沙門氏菌(表面可見黑色中心,而且周圍可見透明暈環菌落)。經PCR鑒定(Stn基因)及電泳產物回收測序后,確定21株沙門氏菌。新生豬源沙門氏菌的分離率為14.00%。
(2)新生豬源沙門氏菌的血清型鑒定結果。21株新生豬源沙門氏菌中,共鑒定出6種血清型,其中腸炎沙門氏菌分離率最高,占比25.14%,其他優勢血清型包含徳爾卑血清型(21.25%)和里森沙門菌(13.62%)。
(3)新生豬源沙門氏菌的耐藥性。21株新生豬源沙門氏菌的10種抗生素藥敏分析結果顯示,分離菌對10種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各不相同:新生豬源沙門氏菌對氯霉素(72.45%)、慶大霉素(68.26%)和壯觀霉素(65.28%)的敏感性較高,而對環丙沙星(98.75%)、鏈霉素(94.23%)和阿米卡星(87.69%)表現為高耐藥。其中,3株新生豬源沙門氏菌僅耐1種藥物,而18株新生源沙門氏菌耐2種以上抗生素。
(4)新生豬源沙門氏菌的耐藥基因。本組10種耐藥基因中,有5種經PCR擴增出相應大小的目的片段。其中,磺胺類耐藥基因包含sulII和sulI兩種,后者檢出率最高,為45.62%;喹諾酮類耐藥基因以parC為主,檢出率為97.46%;氯霉素耐藥基因floR為47.26%。
3 討論
沙門氏菌抗原性復雜,耐藥性強,沙門氏菌感染為豬安全養殖及食物污染控制帶來諸多不便。為了評估新生豬源沙門氏菌的耐藥性及耐藥基因,本研究將150份新生豬豬肉標本作為研究對象,結果表明:150份豬肉樣本中共分離出21株沙門氏菌,分離率為14.00%。新生豬源沙門氏菌對不同抗生素的耐藥程度各不相同,其中高耐藥主要包含環丙沙星(98.75%)、鏈霉素(94.23%)和阿米卡星(87.69%),而3株新生豬源沙門氏菌僅耐1種藥物,其余18株新生源沙門氏菌耐2種以上抗生素。這一結果表明新生豬源沙門氏菌的耐藥現象較為明顯。
PCR結果顯示:磺胺類耐藥基因sulII、sulI(45.62%),喹諾酮類耐藥基因parC(97.46%),氯霉素floR(47.26%)。通過對耐藥性及耐藥基因的對比發現,新生豬源沙門氏菌的耐藥性與耐藥基因存在密切關聯。
4 結論
綜上所述,新生豬源沙門氏菌耐藥現象較為明顯,而且對環丙沙星、鏈霉素及阿米卡星的耐藥性較高。因此,對新生豬的沙門氏菌感染治療中應慎用上述抗生素。此外,養殖場應加強沙門氏菌的感染預防,一旦發生感染,應遵循交叉用藥原則,避免因抗生素濫用導致沙門氏菌耐藥率持續增長。
(孫代鵬、張寶珠、韓芮、劉福星、郭文潔 沈陽工學院生命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