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育種、營養和管理等技術的提高進步,蛋雞的生產性能越來越高,我們一定要根據雞的生活習性和特點,及時科學的調整配方,實施精準飼喂,滿足雞群各生理階段或各種狀態下的營養需求,奠定蛋雞高產穩產的基礎,實現養雞效益最大化。
精準飼喂的意義
精準飼喂技術是現代養雞精細化、精益化管理的體現,是高產蛋雞和雞農增收節支的需求,是現代“無抗養殖”的保障,是是國家低碳環保節能減排戰略的要求。
依據雞群情況調整營養配方實施精準喂養,有助于蛋重的控制和蛋殼質量的提升,有助于減少雞群死亡率(脫肛、脂肪肝等)。有助于降低生產成本(飼料成本和排風耗電成本),減少大氣和雞舍內氨、氮的排放量,緩解蛋白資源嚴重匱乏的困窘。
二、高產蛋雞新的挑戰:
1、開產早爬峰快 隨著家禽育種分子遺傳學和基因組學的應用,育種效率更高效快捷,世代間隔由過去的13個月縮短到7個月,開產日齡每年提前0.7天以上;蛋雞產蛋爬峰時間僅短短的5-6周時間。
2、產蛋持續性進一步提高 更長的產蛋周期,產蛋時間延長至100周齡或更長時間;60周齡后的產蛋率增加;并且具有較高的產蛋持續性。
3、飼料的轉化效率逐年提高 高產蛋雞的飼料轉化率都可控制在2:1以內,海蘭公司育種目標是飼料轉化率達到1.5:1或更低。
4、最佳的蛋重曲線 早期的蛋重增大、后期蛋重在減小。
5、死淘率穩步降低 極低的死淘率(3%)相對的也增加了入舍母雞產蛋枚數。
6、產蛋后期的蛋殼質量逐步改善 增加了可銷售的雞蛋數量。
如今優良的蛋雞品種已經具備了以上條件,但僅靠這種優良的特性顯然是不夠的,其中營養物質是一切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它影響著動物生產效率和遺傳潛力的發揮,左右著動物的健康狀況,因而必須有飼料營養、環境控制等管理的密切配合才能得以實現。
三、樹立新理念 科學調整飼喂模式
雖然海蘭公司2018年把海蘭褐的營養標準在2016年的基礎上,由9段調整為10段飼喂模式(海蘭灰仍采用9段飼喂模式),但對于現代高產蛋雞和我國國情來講,這并不是十分完美的。
“12段+”精準飼喂技術,是在原9段或10段飼喂模式基礎上增加“超早哺育料”和“爬峰料”,另外根據實際生產情況相應的增加異常狀態下的飼料配方和1項精準飼喂技術等技術。
“超早哺育料”
研究證明早期營養對后代會產生長時間的影響,在最初幾天給幼雛提供高濃度、適口性好、易消化吸收和無菌的日糧,能夠促進幼雛腸道更早開始發育,使腸道更健康,消化吸收率更高,也潛在的減少了應激以及對疾病的易感性,同時也提高了早期雛雞的生長速率。
如能結合種雞場的“母體營養”、孵化場內的“胚蛋營養”和“早日飼喂技術”,效果更佳。
2、“爬峰料”滿足特殊時期(18-25W)的營養需求
蛋雞18-25周齡的5個特點:
①、產蛋增加 從開產--25周齡的94%,增加了90%左右的產蛋率,產蛋數也接近了40枚左右。
②、蛋重增加 蛋重由49.4g--57.8g,增加了8.4g。
③、體重增加 體重由1.52Kg--1.84Kg,增加了0.32Kg。
④、光照增加 光照時間由10h--14.5h,增加了4.5h。
⑤、采食量低 采食量由18周齡85g--25周齡的109g,平均采食量95.75g,距高峰采食量相差12g左右。
同時小母雞還要面對開產的應激(產蛋是小母雞最大的應激);更換飼料的應激,采食大量的石粉(粒),光照強度增大的應激,這種情況下機體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雞雖具有控制其采食量的基本生理機能,但存在一定的限度,這一階段單靠雞只自身調節是不現實的,難以滿足機體的需求,會造成雞群體能的嚴重透支,影響整體生產性能。
18-25周齡營養攝入不足的危害
①、能量和氨基酸攝入不足:
產蛋高峰相對較低或無高峰、高峰后的衰跌、蛋重偏小、產蛋持續期較短、個體重低和抗病能力較弱。
②、鈣和磷攝入不足:
龍骨彎曲、軟骨,甚至癱瘓;產蛋雞疲憊、后期蛋殼質量變差。
由于蛋雞18-25W的采食量相對低10克左右,如果此時不對配方做適當的調整,就可能會出現以上問題,對雞群造成傷害,對生產性能造成影響,對養雞效益造成波及。
18-25周齡的營養調整
調整方法:
18-25w新母雞處在獨特的生長環境之下,必須對營養進行調整實施精準喂養,以滿足新母雞生理、生產的需求。
3、“異常狀態下”營養需求
根據雞群狀況調整日糧營養,是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實際生產情況的一種務實的做法。畢竟雞的生存環境跟國外有區別,比如一些烈性傳染病處理方式,國外多采用撲殺手段處理,我國采用強制多次免疫方法控制,結果不言而喻。養殖規模、場房設備規格差別和環境控制技術也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同時也是國家戰略和環保的要求。
①、疾病狀態下營養調控
無抗養殖不只是簡單地把養殖過程中的抗生素去掉
精準營養是雞群健康的保障,實現精準營養才是最好的免疫!
現代醫學和生物學研究表明,營養是決定健康的關鍵因素,80%的疾病與營養有關。營養不良會導致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系統的抵抗力降低,提供高品質的飼料顯得尤為重要。
脂肪肝綜合征(fatty?liver?syndrome,FLS)又叫脂肪肝出血綜合征(fatty?liver?hemorrhagic?syndrome,FLHS),是由于飼料中營養物質過剩,和某些微量元素成分不足或不平衡,造成雞體內脂肪代謝障礙而引起的一種營養代謝病。
有研究證明該病的發生與遺傳、營養、管理、環境、激素、有毒物質等有關,而營養因素是主要原因,其機理與脂肪代謝密切相關,因而通過營養因素調控脂肪代謝是防治本病的重要途徑。
球蟲病 通過調控日糧營養水平來減輕球蟲感染程度也是抗球蟲的方法之一,特殊的營養物質與抗球蟲藥結合,能增加藥物的療效,還可以緩解雞感染球蟲后的病變程度,提高存活率與飼料轉化率。
②、應激狀態下的營養調控 應激包括高密度籠養、斷喙、轉群、驚嚇、捕捉、稱重、免疫用藥、斷水、斷料;以及熱應激、冷應激和雞舍內有害氣體超標等。
應激狀態下必須調整飼糧中能量、蛋白質(氨基酸)、鈣磷的水平,增減微量、維生素、電解質和微生態等。
“分段飼喂”技術
產蛋雞在一天內對能量、蛋白(氨基酸)、鈣和磷等的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取決于母雞對形成各種蛋成分的生理需求。即上午要形成蛋清等,雞需求高能量、蛋白的飼料,蛋殼主要是在下午和晚上形成的,對鈣磷的需要量較高。
“分段飼喂”是根據一天中蛋形成階段的實時營養需求,給產蛋母雞喂飼不同營養的飼料,把日糧分為上午和下午不同的營養,以此精準營養滿足產蛋的需要,改善后期蛋殼質量的問題。
“分段飼喂”可提高產蛋后期的產蛋率,降低飼料消耗成本,增加機體對鈣的吸收和沉積改善蛋殼質量,增加可銷售商品蛋數量。
“分段飼喂”同時還降低了2%的能源使用量和約1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了鈣磷的使用,減少了的排泄物對環境的影響。
總結
精準飼喂技術必須以各品種新的營養指南為標準,滿足雞各生理階段和不同采食量下的營養需求。
精準飼喂技術應以飼料原料的實際營養物質含量為依據,或以新的原料數據庫為參考,結合精準的評估,啟用凈能和可消化氨基酸體系設計配方。
精準飼喂技術應以所要求結果為導向,根據養殖場管理水平的差異和雞群實際狀況提供精準的營養方案,并精準的執行,方可獲得更佳的動物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