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道老杜蘇木一個3萬余只的羊群中,發生了以敗血癥癥狀和呼吸系統癥狀為主要特征的急慢性傳染病,發病數為330只,死亡36只,病死率為10.9%。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剖檢變化確診為羊巴氏桿菌病。經對癥治療,并采取加強飼養管理及消毒、隔離、封鎖疫區等措施,疫情被撲滅。
1 流行情況
羊群中發生巴氏桿菌病時往往查不出傳染源,一般無明顯的季節性。可能羊在發病之前已帶菌,當羊群飼養在有不良刺激的環境中(冷熱交替、潮濕、飼料突變、營養缺乏等誘因),其抵抗力降低,病菌即可乘機侵入體內,發生內源性傳染。該病經病畜的排泄物和分必物污染飼草、飲水及外界環境,經消化道傳染給健康羊。
2 臨床癥狀
該病的最急性型多發生于羔羊,常常突然發病,迅速死亡。病羊虛弱、寒戰、呼吸困難,數小時內死亡。急性型表現為敗血癥癥狀,病羊高熱,咳嗽,不食,呼吸困難,鼻孔出血,眼結膜潮紅,初便秘后腹瀉,頸、胸下部水腫。慢性型除表現出呼吸系統癥狀外,還有角膜炎、流產、腹瀉和頸、胸下部水腫等癥狀。
3 治療方法
發病初期用出血性敗血癥多價血清治療。成年羊40~60mL、羔羊30~40mL,靜脈或肌肉注射,第一次注射后間隔8~12小時進行第二次注射。羊巴氏桿菌對青霉素、鏈霉素和氯霉素等藥物敏感,可選用上述藥物治療。青霉素4~8mL/kg體重肌肉注射,鏈霉素25mL/kg體重肌肉注射,氯霉素8~10mL/kg體重靜脈注射。磺胺二甲嘧啶或磺胺嘧啶25mg/kg體重內服,每日2次,連用5天。同時注意對癥治療并加強護理。
4 預防措施
注意飼養管理,消除可能降低機體抵抗力的因素。切斷該病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首先封鎖和切斷傳播途徑,原地隔離治療,由專人進行飼養管理。將健康羊群搬遷到遠離病源的地方管理和放牧,未經消毒的人員和畜群禁止接近。用10%石灰乳、3%甲醛溶液或3%火堿液對畜舍、場地及用具嚴格消毒,病死畜及污染物深埋或燒毀處理。
(包玉山 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道老杜蘇木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