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養羊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類疾病,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控,就會導致疾病蔓延,降低養殖效益。采用生物措施防控羊病,不僅能夠達到較好的防控效果,還能保證羊病防控的安全性。本文對羊病防控生物安全措施進行探討。
1 設備的生物安全措施
(1)合理選址。羊場應建設在交通方便、地勢較高、相對干燥的地方,保證圈舍采光良好,水源方便且排水良好。與醫院、化工廠、礦廠、屠宰場、食品廠和人群聚居點等相對隔離,保持1~3km的距離,以免外界病原傳入養羊場內。
(2)科學布局羊場。羊場內部布局合理,生產區應與生活區隔離。羊舍按去風向依次為哺乳母羊舍、妊娠母羊舍、育肥羊舍和生產區配套建設獸醫室、病羊隔離舍和沼氣池。草料場和飼料加工室建設在生產區外,有專用通道到羊舍。干糞堆積發酵場遠離羊舍,有糞污運輸專用通道與羊舍最低端連接。各舍飼喂通道與糞污通道分離。配備相關的防鼠、防蟲設施。每棟羊舍做到雨污分離,干污到發酵場、稀污入沼氣池。
(3)設施完備。消毒設施完備。不僅設置門禁專用消毒池,還要設立門禁專用消毒室,采取浸泡和噴霧的方式對進入養殖場的車輛、人員進行消毒。配置高壓電動噴霧消毒器和背負式手動消毒器。免疫器具齊備。疫苗冷藏設備齊全,而且運行正常,注射器、鑷子、針頭和消毒藥棉等準備充分。其他設備和飼料加工器具、食槽和飼草架、飲水槽、母仔欄、羔羊補飼欄、活動分群欄、青貯池及干草架、磅秤及羊籠、清潔用品等必須配備齊全。
2 技術的生物安全措施
(1)嚴格引種,嚴禁引入病原。引種時要求供種地提供本批次引種羊的某些特定病種的病原或免疫抗體檢測報告及種源地的檢疫合格證明。運輸中減少應激。種羊運輸到當地應進行隔離飼養,飼養7天后進行某些病種的免疫。免疫21天后無異常才能混群飼養。
(2)嚴格消毒,嚴禁病原傳入或在場內傳播。首先確保飼料不帶病原。二是確保飲水質量,定期進行飲水消毒,不清潔、不衛生的水不能飲用。三是對進入養殖場的車輛、人員及其他物品嚴格進行消毒。四是定期對場內外環境進行消毒。
外來人員不得進入養殖場內,特殊情況下必須通過設施消毒和換鞋更衣后才能進場。飼養人員出入養殖場都應通過噴霧和浸泡消毒,甚至淋浴換鞋更衣后才能進入或離開養殖舍。不同羊舍內的飼養人員不能隨意地串舍。獸醫經過嚴格消毒后才能對羊群進行巡查和診療,應先巡查、診療小的羊群,再到大的羊群;先到健康的羊群,再到生病的羊群。
(3)強化飼養管理,提高羊群的抵抗力。飼料必須優質;飼料品種多,營養均衡,必要時要補充蛋白飼料。加工調制科學,精粗合理搭配,采食浪費少,定時定量飼喂。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是羔羊的保暖。
(4)嚴格做好疫病防控,降低發病死亡率。定期對羊群接種疫苗是防控羊病的重要手段。養羊場應根據本場疫病的發生情況制定相應的免疫程序。羊場必須免疫的病種有: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腸毒血癥、羊黑疫,羊痘,羊傳染性胸膜炎,羊口蹄疫(A型或亞洲O-I型),羊小反芻獸疫病。各病種接種時間間隔為10天。一般在每年的2~3月份及9~10月份對羊群進行疫苗注射。口蹄疫首次免疫后的第14~20天時再加強免疫一次,免疫的期限通常為4~6個月。
羊的消化道疾病在防治上要確保飼料質量可靠、調制科學、合理搭配、飼喂定量,積極治療發病的羊。對羊的寄生蟲病要群防群治,每年防治3~4次,每次針對性地驅蟲。驅蟲期間及驅蟲前后5天內的糞污、分泌物、墊草或污染草等,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理。做好羊的布病及結核的監測。發現發病個體立即報告當地獸醫部門,并按規定對陽性個體進行無害化處理,再對場地嚴格消毒。
病死羊及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病羊的污染物、病死羊及污染物、廢棄物及收集到塑料袋,塑料袋確保不遺漏,連同塑料袋進行無害化處理。
3 結束語
采用生物安全措施對羊病進行防控時,要合理選擇羊場的地址,并對羊場內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為羊群提供良好的飼料和生長環境。同時,要做好出入羊場的種羊、人員、車輛及其他物品的管理工作,避免通過種羊、人及車輛等物體的移動傳播羊病。對羊群進行控制,遵循“全進全出”的飼養原則。此外,還應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對羊進行免疫預防,增強羊的抗病能力。
(鄧雪華 董成俊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