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仔豬從新生期至斷奶期的飼養和管理是生產中極其重要的一環。現代養豬業要求仔豬具有良好的健康狀況和快速的生長性能。筆者結合生產實踐體會,總結了哺乳仔豬的科學飼養管理技術。
哺乳仔豬是指從出生到斷奶階段的仔豬。在養豬生產中,搞好仔豬培育是生產中的重要環節。科學的飼養管理會直接影響到仔豬的成活率和今后的生產性能,進而影響到整個豬場的生產效益。因此,加強仔豬的飼養管理是提高仔豬成活率的重要保障。
1 哺乳仔豬的生理特點
(1)消化器官發育不完善,消化功能不健全。初生仔豬消化器官的重量和容積均很小,胃的排空速度快,吮乳次數多。隨著日齡的增長,胃的生長發育逐漸完善,到60日齡接近成年豬的水平。仔豬的消化酶系統不完善,出生時胃內僅有凝乳酶,胃蛋白酶很少,由于胃底腺不發達,缺乏游離的鹽酸,不能激活胃蛋白酶,故不能很好地消化蛋白質,尤其是植物性蛋白。
(2)仔豬出生時皮下脂肪少,皮薄毛稀,產熱能力弱,大腦對體溫調節能力差,因此對冷應激敏感。尤其在寒冷季節,如果缺乏防寒保溫措施,仔豬往往會因吃不到初乳而凍僵或凍死。所以,必須根據仔豬的不同日齡調整環境溫度。
(3)缺乏先天的免疫力。初生仔豬缺乏先天的免疫能力,必須靠吃初乳來獲得抗體。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是最重要的防御因子,故必須讓仔豬在出生后24小時內吃上初乳,以獲得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增強抗病力。
(4)生長發育快,代謝旺盛。仔豬初生時體重小,但是出生后生長發育快。仔豬迅速生長以旺盛的物質代謝為基礎,尤其是蛋白質代謝和鈣、磷代謝比成年豬高得多。保證充足的營養供給對仔豬的生長至關重要。如果營養物質供給不足或其他養分的比例失調,都會影響仔豬的發育。
2 初生期的飼養管理
(1)接產。用消毒液對臨產母豬的后軀、乳房、接生器具及圈舍徹底消毒。仔豬出生后,用布將仔豬全身及口鼻中的黏液擦干凈。對于假死仔豬要及時搶救,以提高仔豬的成活率。
(2)斷臍。斷臍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以4cm左右為宜。斷臍后要扎緊以防出血,斷口消毒后將仔豬放入保溫箱內。
(3)固定乳頭,及早吃足初乳。由于母豬前邊乳頭的奶水分泌較后邊多,所以應將體小較弱的仔豬固定在前邊吃奶,將體大強壯的仔豬固定在后邊吃奶,以彌補弱仔的先天不足。如果仔豬頭數不夠,可以從其他窩并入。初乳除了營養濃度高外,還含有免疫球蛋白,有利于仔豬排出胎糞及獲得被動免疫力,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提高成活率。一般在仔豬出生后2小時就要讓每頭仔豬都吃到足夠的初乳。
(4)保溫防壓。母豬分娩時應提前開啟保溫設施,保證新生仔豬的舒適。保溫箱的溫度設置為:1~7日齡32~28℃,8~30日齡28~25℃。因為初產仔豬的體溫調節能力差,身上還帶有黏液,適宜的溫度能使仔豬身上的黏液快速干燥,防止體熱散失,可有效預防溫差引發的仔豬感冒和腹瀉等。做好仔豬防壓工作,首先要保持母豬圈舍安靜,減少應激,防止母豬踩死、壓死仔豬。其次仔豬出生后要誘導其在保溫箱內休息,防止溫差引起疾病和被母豬壓死。
(5)剪犬齒與斷尾。剪斷犬齒,以免咬傷母豬乳頭,以碘酒消毒。斷尾要留1/4~1/3,斷端用碘酒消毒。要防止咬尾惡癖和感染。
(6)打耳號。對預留的后備種豬逐頭打耳號,每頭仔豬1個號。對準備留作商品肉豬的仔豬逐頭按窩打耳號,每窩1個號,同窩同號,將來根據耳號即可查到出生日期和父母代,便于考察肉豬的生長發育情況。
(7)仔豬補鐵、補料。仔豬出生3天內注射100~200mg鐵劑,對生長較快或者腹瀉嚴重的仔豬在10日齡前后進行第二次注射,這樣能夠有效防止仔豬貧血,增強機體抵抗力。補料應在仔豬出生后5~7日齡開始,選用適口性好、容易消化吸收、乳香味濃、抗病力強的乳豬開口誘食料,少量多餐。補料要少添勤添,防止飼料浪費。
(8)仔豬飲水。從仔豬2~3日齡開始必須供給清潔的飲水。設置飲水槽,可在1L水中添加葡萄糖20g、碳酸氫鈉2g和維生素C60mg。
3 加強疫病防控
為了預防仔豬白痢病的發生,1日齡仔豬可在吃初乳前口腔滴服1萬單位硫酸慶大霉素,每天2次,連續3天,同時超前免疫豬瘟疫苗。3日齡用偽狂犬病弱毒疫苗滴鼻,14~16日齡接種藍耳滅活苗和圓環病毒滅活苗,一個月后加強免疫1次。20日齡肌肉注射豬瘟和豬丹毒二聯苗(或加豬肺疫三聯苗),26~28日齡肌肉注射偽狂犬病弱毒疫苗。
(胡秀云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