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營養水平高產仔初產母豬繁殖力與仔豬營養的關系較為復雜,母豬在妊娠期間其營養水平的高低與其泌乳期間的營養水平也具有比較復雜的關系,雖然在國內外已經確立了母豬營養標準,但是這些標準沒有對豬的種類以及環境溫度等方面的情況加以考慮。近年來,由于遺傳育種新技術的廣泛應用,豬的遺傳潛力在不斷提高,尤其是對專門品系的培育,促使母豬繁殖的能力已經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母豬帶仔頭數也隨之提升。而傳統母豬飼養過程中,母豬通常食用低蛋白質和低能量水平的飼糧,而這也就使得母豬每日攝入的消化能和氨基酸等不足,導致母豬的泌乳力降低,而仔豬也會由于營養不足出現發育慢的情況。哺乳期母豬失重過高等情況也較為顯著,這就需要加強對不同營養水平高產和初產母豬繁殖力與仔豬營養的關系進行研究和探討。
生長速度快以及飼料轉化率高等逐漸成為規模化豬場的育種模式。然而,在對母豬的生長性能加以選擇時,尤其是初產母豬的繁殖性能,選擇不當都會出現斷奶后母豬的乏情率不斷升高的情況。由于初產母豬的特殊生理狀況和母豬對初次分娩以及產后失重的不適應,哺乳期營養攝入不足會造成母豬體脂和體蛋白等出現損失,直接影響母豬的繁殖性能。解決初產母豬繁殖力低的問題也能夠使得母豬的繁殖效率以及經濟效益提升。
1 營養與初產母豬的繁殖性能
(1)分娩前營養與繁殖性能。母豬生產前如果體質過肥,在分娩后常常出現食欲比較差的現象,導致母豬產后出現失重的情況,而且能量負平衡相對于中等體況的母豬更加嚴重,造成母豬的斷奶-發情間隔(WOI)延長,并且母豬斷奶后的發情率也會降低。Mullan等學者研究發現,初產母豬在分娩的時候,背膘厚減少1mm,哺乳期的時候母豬每天的進食量就增加0.1kg。
妊娠期進食量和母豬分娩之后,其哺乳期的進食量呈現出負相關的關系。妊娠期母豬每天進食1.80kg、2.25kg和2.70kg,產后哺乳期自覺的采食量為4.88kg、4.75kg和4.47kg。初產母豬在分娩的時候,由于過肥會表現出產后進食量比較少的特點,并且出現死胎率也要比中等體況的初產母豬高。因此,防止初產母豬分娩前出現肥胖情況,是促使母豬繁殖性能提升的重要措施。然而,初產母豬在分娩的時候,體質過瘦也會使得仔豬的成活率和日增重降低,也會因母體抵抗疾病的能力降低而不利于母豬繁殖。
(2)斷奶后營養與繁殖性能。哺乳期控制母豬脂肪和體蛋白損失減少是促使初產母豬繁殖性能提高的主要方式,同時在對母豬發情期加以干預時,保證絕對體脂和體蛋白量等對初產母豬的繁殖性能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母豬在斷奶時,絕對背膘厚大于13mm的初產母豬,其WOI和發情率以及下窩產仔數分別顯示為5.8天以及100%和11.4頭,而絕對背膘厚小于10mm初產母豬的WOI和發情率以及下窩產仔數為8.1天和78%以及8.9頭。豬仔在斷奶至發情期間,營養供給充足會使得母豬WOI和提高發情率等有效縮短,并且也對下一胎產仔數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適當延長斷奶至配種的間隔天數以及母豬在妊娠期間較為充足的營養供給能夠對胚胎存活率和下一胎的窩產仔數等有效提升。
2 初產母豬繁殖性能改善的營養措施
初產母豬繁殖性能改善時,母豬過早配種,往往會由于母豬體脂和體蛋白蓄積不足導致母豬在分娩之后,其繁殖性能會有所降低;而對母豬過晚配種時,會使得母豬的繁殖能力有所降低,還會由于母豬體脂蓄積過多而對母豬繁殖造成不利影響。母豬在分娩前需要保持比較適宜的身體狀況,在對胎兒和母體的營養需要加以滿足的前提下,對青年母豬妊娠后期的體膘進行嚴格控制,母豬的膘情不能夠過肥也不能過瘦。
同時需要增加母豬哺乳期進食量,并且也需要控制母豬體重損失減少,哺乳期使得飼料和飲水能夠得到比較充足的供應,并對母豬喂食高能和高蛋白飼料,采取積極措施促使初產母豬采食量提高,并且使得母豬體重損失減少。
3 結束語
母豬飼養的營養水平對母豬的發情排卵和卵母細胞質量以及胚胎存活等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對母豬的受胎率和窩產活仔數等也具有比較顯著影響,甚至也會對仔豬的發育情況產生影響。在生產實踐中,需要對豬的營養狀態進行針對性調整,有效提升母豬的繁殖率。
(單竹林 國營江蘇省東海種豬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