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豬流行性感冒是由豬流感病毒引起的,晚秋、早春以及冬季多發的病毒性疾病。本文通過臨床病例,從豬流感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剖檢變化、診斷、預防及治療方法方面做了簡單介紹。豬流感是由正粘病毒科豬流感病毒(SIV)引起豬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
1 病原
SI病原為豬流感病毒(SIV),屬于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屬A型病毒。病毒粒子呈多形態。典型病毒粒子呈球狀,平均直徑約100nm,有囊膜。其病毒主要存在于豬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如鼻液、氣管、支氣管的滲出物、肺和肺部淋巴結中。該病毒對環境的抵抗力不強,在常溫下很容易失去感染性,60℃下維持20分鐘可使病毒失活。但是流感病毒對干燥和冰凍的抵抗力強,4℃可長時間保持活性。低于-70℃、凍干條件下可保存數年。
2 臨床癥狀
臨床上以發病急促、呼吸困難、發熱、衰竭、迅速康復、精神沉郁、食欲廢絕、陣發性咳嗽、發病率高和病死率低為特征。該病的潛伏期為1~3天,通常在第1頭豬發病后的24小時,豬群中多數豬同時出現癥狀,表現為體溫升高至40.5~41.7℃。大部分病豬出現厭食,反應遲鈍;陣發性咳嗽、喘氣,鼻腔流出少量清亮鼻液,鼻吻突干燥無汗;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眼結膜潮紅、充血,伴有水樣淚液;小便赤黃,大便干硬;部分豬臥地不起,強行捕捉豬表現掙扎。妊娠豬流產、產弱仔,流產率為10%左右,新生仔豬死亡率較高。
3 流行特點
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與流行,但大多數病例多發生在氣候多變的深秋和早春季節,以及寒冷的冬季。當陰雨、潮濕、悶熱、擁擠、營養不良以及飼養條件突變時也會促使該病的發生與流行。各種豬只都可感染,病豬和帶毒豬為傳染源,主要通過呼吸飛沫傳播,經呼吸道感染,通過空氣傳播。該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豬只之間鼻對鼻的直接接觸。發病快,傳播迅速,2~3天內可波及全群。該病的發病率高(100%)、死亡率低(小于1%)。該病呈地方性流行,其病情的嚴重性與病毒宿主的年齡、病毒亞型和是否繼發感染等有關,各年齡、品種和性別的豬均可發生,發病率高達100%。
4 剖檢病變
剖檢可見病豬咽喉充血,從鼻腔至支氣管黏膜潮紅、腫脹、充滿泡沫樣黏液,同時混有少量血絲;肺呈紫紅色,氣腫區、心葉、尖葉和中間葉切面有大量白色或棕紅色泡沫樣液體,肺間質增寬;肺和縱隔淋巴結水腫、充血、切面外翻;脾臟充血腫大,胸腔與腹腔積液,含有纖維素性物質;胃腸黏膜有出血性炎癥。
5 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喂給豬只容易消化的青綠飼料,特別是補給富含維生素飼料,供給清潔飲水。嚴格消毒措施,嚴格控制犬、貓、鳥類和其他禽類進入豬場。不在豬場內或豬場附近飼養禽類,嚴格控制人員來往,要求豬場人員淋浴、更衣后才準進入豬場。定期進行帶豬消毒,使用0.03%濃度的百毒殺或0.3%~0.5%濃度的過氧乙酸等噴灑。時常更換消毒藥或交叉使用。當豬場工人患流感時,應禁止其進入豬場。從非疫區購入豬只,必須先隔離并進行血清學檢測。
6 小結
豬流感是世界上最常見的豬傳染病之一,傳播迅速,常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暴發。豬是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雙向傳播的中介宿主,不同品種、性別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多見于斷奶豬、架子豬和育肥豬,母豬也有發生。豬群中暴發SI多是由于感染豬被引入易感豬群中引起的。病豬是其中的重要傳染源,帶毒的人和禽類也可傳染。豬作為與禽和人有著最廣泛接觸的哺乳動物,其遺傳特征與人更加相近,可能成為H5NI等流感病毒從禽病毒發展為人病毒的中間環節,在“禽-豬-人”間的種間傳播中起著重要作用。尤其近年來,國內H9N2亞型、HSNI亞型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豬體內分離出,更為豬流感的防治敲響了警鐘。
筆者認為,對待豬流感,應貫徹“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在疾病未感染之前做好嚴格的消毒工作,盡量避免發病以后“亡羊補牢”。當然,確有發病時,可采用中西醫結合措施盡早治療。
(吳斌 云南省大理州南澗縣碧溪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畜牧組;尹麗紅 云南省大理州南澗縣農業局動物衛生監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