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隱形乳房炎是奶牛發生最多的一種亞臨床型乳房炎,乳房和乳汁無肉眼可見異常,但在乳汁檢查中的體細胞數往往增加,乳中能檢出致病菌。隱形乳房炎流行面廣,是臨床型乳房炎發展的基礎。由于隱形乳房炎無臨床癥狀表現,往往被忽視。奶牛乳房炎的發病原因眾多,微生物的侵入是引發乳房炎的主要原因,包括細菌、支原體和病毒等,主要由革蘭氏陽性菌引起。為了解某規模奶牛場隱形乳房炎的發生情況,對該奶牛場無奶牛乳房炎臨床癥狀的泌乳期奶牛進行檢測。現將調查情況匯報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奶牛乳房炎的排查。用C.M.T診斷試劑對165份無乳房炎臨床癥狀泌乳期奶牛進行隱形乳房炎排查。隨機選取無乳房炎臨床癥狀的泌乳期奶牛的乳樣加入到診斷盤中,傾斜診斷盤45°,流出多余乳汁,加入等量C.M.T診斷液,然后平持診斷盤旋轉動,使診斷液與乳汁充分混合,于10秒后觀察結果。乳汁無變化,不出現凝塊為陰性;有微量沉淀,但不久消失為可疑;部分形成凝膠塊為弱陽性;完全形成凝膠塊,轉動時凝膠向中央集中,停止轉動時凝塊呈凹凸附著于盤底為陽性。完全形成凝膠塊,轉動時凝塊向中央集中,停止轉動則恢復原狀,并附著于盤底。
(2)乳樣的采集。針對C.M.T 檢測呈現陽性的奶牛進行乳樣收集,先用消毒液清洗乳房,棄去頭3把奶,然后以無菌操作方式擠下約10mL左右奶樣于滅菌試管中加蓋密封, 共收集25份陽性乳樣進行實驗室檢測。
(3)細菌的分離培養。將所采集乳樣搖勻后,無菌取適量試管中部乳樣,涂布于鮮血平板瓊脂上,37℃培養24小時,觀察細菌的生長情況及其菌落特征。挑取典型菌落,革蘭氏染色鏡檢,根據菌體形態及染色特性初步判定細菌類屬,并將其進一步純化培養和生理生化鑒定。
(4)生化試驗。將分離到的細菌接種到相應的生化鑒定培養基中,分別進行培養特性和生理生化鑒定,葡萄球菌通過乳糖試驗、兔血漿凝固酶試驗、過氧化氫酶試驗、甘露醇試驗等進行判定;鏈球菌進行溶血試驗、美蘭牛乳試驗、七葉苷水解試驗、馬尿酸鈉和血清菊糖發酵試驗等進行判定。
(5)藥敏試驗。采用藥敏紙片法對主要病原菌進行藥物敏感性試驗,即將分離鑒定的主要病原菌分別均勻涂布于鮮血瓊脂平板上,然后貼藥敏紙片于其上,置37 ℃培養24小時,測量抑菌圈直徑。所選抗菌藥有青霉素、氟哌酸、先鋒霉素V、紅霉素、慶大霉素、利福平、丙氟哌酸、卡那霉素、紅霉素和鏈霉素共10種。
2 結果與分析
(1)細菌分離鑒定結果。對25份陽性乳樣進行細菌分離培養和鑒定,分離到各種細菌43株,其中革蘭氏陽性菌37株,所占比例為77.08%,其他菌占22.92%。在所分離的37株革蘭氏陽性球菌中,葡萄球菌21株、鏈球菌16株。由此可以看出,該規模奶牛場隱形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其次是鏈球菌。
(2)藥敏試驗結果。對主要病原菌進行藥敏試驗,結果表明葡萄球菌和鏈球菌對丙氟哌酸、氟哌酸、先鋒霉素V類藥物高度敏感,選擇敏感性較高的藥物對隱型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而臨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類和鏈霉素類等的抑菌效果很差。
3 討論
(1)通過對該規模場奶牛乳樣的檢測,發現引起該規模場奶牛隱形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是葡萄球菌,其次是鏈球菌。這與已經報道的引起隱形乳房炎致病菌中的菌種一致。引起奶牛隱形乳房炎的發生與牛場的衛生條件和環境因素有關,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對防止奶牛乳房炎有著重要意義。牛舍運動場地應清潔、干燥,及時清理糞便、積水。定期對運動場和牛舍進行消毒,乳房炎高發季節就加強消毒。牛舍要通風良好,夏季防暑降溫,冬季要防風保暖,減少環境應激反應,消除環境因素影響,提高奶牛免疫力,才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奶牛隱形乳房炎的發生與流行。
(2)引起隱形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對臨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類、鏈霉素類等的抑菌效果很差,說明病原菌已有很強的耐藥性,抗生素作為治療藥物在奶牛乳房炎的控制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抗生素的殘留導致奶制品的污染。加強奶牛場衛生安全意識,盡量少用或不用各類抗生素類藥物。對隱形乳房炎的發病奶牛可采用中草藥治療或中西結合療法進行治療。應定期檢測奶牛,及時發現隱形乳房炎病牛,并及早治療。加強疾病的預防,按規定接種疫苗,如接種金黃色葡萄球菌疫苗,降低乳房炎發生率,有效控制該病的發生。
(杜海燕 河南省新鄉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韓俊偉、李磊、常衛波 河南省新鄉市動物衛生監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