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是山羊特有的接觸性傳染病,以發熱、咳嗽,出現漿液性、纖維蛋白滲出性肺炎和胸膜炎為特征。病原為山羊支原體山羊肺炎亞種,是一種細小、多形性的微生物,平均大小為0.3~0.5um,革蘭氏染色陰性。專屬需氧菌,要有特別的培養基才能生長。 雞胚卵黃或尿囊均適合于該菌生長。
1 病理學診斷
(1)病理剖檢變化。病變多局限于胸部。胸腔常有淡黃色液體,有時多至500~2000mL,暴露于空氣后發生纖維蛋白凝結。急性病例的損害多為一側,間或兩側有纖維蛋白性肺炎。肺變區凸出于肺表,顏色由紅至灰不等,切面呈大理石樣。纖維蛋白滲出液的充盈使得肺小葉間組織變寬,小葉界限明顯,支氣管擴張。血管內形成血栓。胸膜變厚而粗糙,上有黃白色纖維蛋白附著,直至胸膜與肋膜、心包發生粘連。支氣管淋巴結和縱膈淋巴結腫大,切面多汁并有溢血點。心包積液,心肌松弛變軟。急性病例還可見肝、脾腫大,膽囊腫脹,腎腫大和被膜下小點溢血。
(2)病理組織學變化。前驅期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多發性支氣管肺炎,在鏡檢時可在肺炎灶與正常組織之間的間質中見到炎性水腫和淋巴管炎引起的小葉間質擴張。肺炎灶中呼吸細支氣管上皮脫落,腔內有多量滲出物,支氣管周圍的肺泡內有滲出的漿液,嗜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紅細胞及脫落的肺泡上皮細胞、肺泡壁毛細血管充血。臨床明顯期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纖維素性融合性肺炎和漿液纖維素性胸膜炎。在充血水腫期鏡檢可見肺泡壁毛細血管高度擴張、充血,肺泡內存有大量染成粉紅色的漿液,并有少量紅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及組織細胞等。在紅色肝變期鏡檢可見肺泡內充滿大量纖維素,其中混有大量紅細胞和數量不等的嗜中性粒細胞、淋巴樣細胞和脫落的上皮細胞。肺泡壁的毛細血管高度擴張、充血。灰色肝變期鏡檢,肺泡內除可見有大量絲網狀纖維蛋白外,尚可見嗜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的數量顯著增多,肺泡壁毛細血管充血減弱,肺泡內紅細胞數量大為減少。在發生壞死時,鏡檢可見細胞核破碎溶解、胞漿凝固,但壞死細胞和組織輪廓尚能辨認。在肺間質內鏡檢可見小葉邊緣的壞死灶。當血管壁壞死時可見血管壁變性、壞死及其周圍浸潤細胞發生核崩解,血管內有血栓形成。在間質內出現壞死的同時或稍后,于血管周圍和壞死部位可見機化灶出現。鏡檢可見機化灶中心為一個或幾個大小不等的小血管,周圍為新生的肉芽組織,其中混有一定數量的白細胞,其外周為透明區,透明區外周為核破碎的壞死區。機化灶是該病特有的病理變化,在病理組織學上具有重要的診斷意義。在肺臟呈現上述病變的同時,一般還可以看到胸膜炎的變化。鏡檢可見漿膜表面附著有大量纖維素,其中混有一定數量的白細胞。漿膜下炎性水腫,淋巴管擴張、淋巴栓形成,血管炎和血栓形成,膠原纖維呈纖維素樣壞死。
2 血清學診斷
常用的方法有瓊脂免疫擴散試驗、玻片凝集試驗和熒光抗體試驗等。直接免疫熒光試驗操作方法如下。
(1)材料準備。器材有熒光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溫箱及滴管等,熒光抗體(FA)由指定單位供應。
(2)操作方法。熒光抗體效價測定。準備8支小試管,第1管加 PBS 1.8mL,其余7管每管加PBS 1mL。向第1管加熒光抗體0.2mL,混合后從中取1mL加到第2管,以后由此類推。得到1∶10~1∶1280不同對倍稀釋的熒光抗體。然后取長好單個菌落的與抗血清相對應的支原體瓊脂平皿培養物,加入約5mL的PBS,置室溫下半小時,吸棄PBS,再用鏟刀切取瓊脂培養物8塊,每塊約lcm2,分置于載玻片上。另準備平皿,放入濕濾紙,將兩根玻棒平行放在濕濾紙上,再將有瓊脂塊的載玻片擱在玻棒上。然后將8個不同稀釋度的熒光抗體分別滴到8個瓊脂塊上,每塊1~2滴,并作稀釋度的標記,蓋上平皿蓋。置室溫下半小時,取出平皿,用PBS輕洗瓊脂表面,用入射式光源顯微鏡找到菌落,再用汞燈觀察熒光。出現特異性熒光的最高稀釋度為該熒光抗體效價,使用時用2倍或4倍的效價。標本片的制備。取長好單個菌落的支原體瓊脂平皿培養物加入約5mL的PBS,置室溫下半小時,吸棄PBS,再用鏟刀切取瓊脂培養物,置于載玻片上。染色。將稀釋至工作濃度的FA,滴加在標本面上,室溫恒濕染色,取PBS輕洗瓊脂表面數次,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3)結果判定。在熒光顯微鏡下檢查,被檢標本的細菌結構完整清晰,并在陽性、陰性對照均成立時判定。在菌體中見到特異蘋果綠色熒光判定為陽性;如果所有菌體中無特異性熒光,則判定為陰性。
(靳連平 遼寧省綏中縣前衛動物衛生監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