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国产成视频在线观看

找工作
當前位置:首頁 >  畜牧獸醫技術 > 正文

仔豬水腫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發布時間:2015-12-04 16:49    作者:牧通人才網    來源:    查看:
    仔豬水腫病是由溶血性大腸桿菌引起的腸毒血癥,發病后仔豬全身毛細血管或小血管遭到破壞,通透性增大,水液外滲過多,造成以頭部、眼瞼、耳部和肛門等處水腫、共濟失調及急性死亡為主要特征的急性傳染病,有高度致死性。該病的病死率在90%以上,是養豬業的一大危害。及早確診該病,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對保證養豬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流行病學

    仔豬水腫病主要發生在斷乳前后的仔豬,尤其是某些豬場生長快、體質健壯和飼喂蛋白質含量較豐富的仔豬易感染。該病的發生季節性不強,但以春、秋、冬季及天氣驟變時多發。發病后常反復不斷流行,可蔓延至全窩、附近豬圈及全村,呈現較強的傳染性及地方性。該病的發病率為5%~30%,致死率高達90%以上。發病多是營養良好和體格健壯的仔豬,一般局限于個別豬群,不廣泛傳播。 多見于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該病的發生與飼料和飼養方式的改變、飼料單一或喂給大量精飼料有關。

    2  診斷方法

    (1)臨診診斷。最急性型比較少見,患豬突然發病,臥地不起,全身肌肉及四肢抽搐,口角流涎,吐沫,呼吸極度困難迅速死亡。多數見不到癥狀突然死亡,病程僅1~2小時。急性型常為急性發病,患豬食欲減退或完全停止,體溫正常,有的高達40.5℃,共濟失調,無目的亂沖或作轉圈運動,有的兩前肢跪地,后肢直立或下臥,突然向前猛躍。不能站立或爬行,強迫行走時四肢亂蹬。有時發生嘔吐,皮膚有水波動感。眼瞼嚴重水腫,頸部、頭部發“胖”或水腫。精神迷亂,共濟失調。病程一般為12~24小時。慢性型的頭部和眼瞼水腫明顯,精神萎頓,臥地不起。病初時及時對癥治療可痊愈,反之則最后消瘦、衰竭而死亡,病程2~4天。

    (2)實驗室診斷。無菌采集豬的心、肝、淋巴結接種于普通瓊脂平板上,37℃培養12小時后,在培養基上形成凸起、光滑濕潤的灰白色菌落。鉤取培養基上單個菌落,接種于麥康凱和鮮血瓊脂平板上,37℃培養24小時,可見鮮血平板上形成邊緣整齊、圓形光滑的白色菌落,周圍有溶血環形成。麥康凱培養基上有光滑、濕潤、凸起的粉紅色菌落形成。取培養物抹片,用革蘭氏染色、鏡檢,發現菌體為單個或呈連接排列的革蘭氏陰性球桿菌。將該菌在無菌條件下接種于葡萄糖、麥芽糖、乳糖、蔗糖和尿素的發酵管中,密封后放在37℃恒溫箱中24小時,可觀察到能發酵葡萄糖、麥芽糖和乳糖,不發酵蔗糖,而且不能產生H2S,不能分解尿素。

    (3)仔豬水腫病應與貧血性水腫和缺硒性水腫相區別。一般來講,貧血性水腫與缺硒性水腫不發生神經癥狀。仔豬的水腫現象除大腸桿菌引起外,還有以下幾種情況也能引起。由鉤端螺旋體引起,多發于中小豬,患豬的頭部、頸部或全身皮下水腫,出現黃疸、便秘,尿如濃茶;由缺鐵引起仔豬下頜及腹部水腫,患豬精神不振,日漸消瘦,虛弱,行走無力,可視黏膜發白,血液稀薄,血紅蛋白量降低。碘缺乏。由于缺碘引起仔豬頸部皮下黏液性水腫,表現為新生仔豬無毛,多數在出生后數小時死亡。幸存仔豬步樣蹣跚,呈嗜睡癥,甲狀腺腫大。由巴氏桿菌引起的仔豬頸部水腫,嚴重的可蔓延至前肢,患豬呼吸困難,有時呈犬坐勢,皮膚有小點出血,黏膜發紺,便秘、下痢、排血便。

    3  綜合防治措施

    (1)疫苗和藥物預防。采用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生產的K88、K99基因工程苗在仔豬斷奶前后給仔豬皮下注射1/4~1/3頭份,不僅能夠使仔豬斷奶后腹瀉降低90%以上,而且仔豬水腫病的發病率明顯下降。采用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微生物室研制的仔豬水腫、副傷寒二聯滅活菌苗(中試產品),給臨產20天的懷孕母豬和15日齡以上的仔豬每頭肌肉注射2mL,仔豬水腫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下降了約30%。因此,應用疫苗預防該病效果明顯,費用也較低,值得大力推廣。常用的藥物有桿菌肽鋅、土霉素、金霉素、新霉素、喹諾酮類和磺胺類等,使用藥物飼料添加劑,對預防仔豬腹瀉和水腫病有一定效果。

    (2)減輕仔豬斷奶后營養應激的影響。合理的早期斷奶可提高母豬的繁殖能力,加快仔豬的生長。但是早期斷奶對仔豬來說是一種應激,主要包括3個方面:一是母仔分離的心理應激,二是仔豬從分娩舍到保育舍的環境應激,三是仔豬營養從母乳轉向飼料的營養應激。為此,應在斷奶前及早開始補料來過渡適應。實踐證明,從7日齡開始用乳豬料誘食,使仔豬在斷奶前能適應植物性飼料,胃腸消化機能得到適應、鍛煉和加強,斷奶后1周內不要更換飼料,1周后采取逐漸換成仔豬料的方法,可以減輕仔豬斷奶后營養應激的影響。仔豬早期斷奶后胃酸分泌少,各種蛋白酶的活性低,尤其不適應植物性蛋白質高的飼料。因此斷奶后3周內仔豬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不應高于19%,其中植物蛋白不應高于15%。

    (3)補硒、補鐵。在飼料中添加亞硒酸鈉-維生素E 添加劑,或肌肉注射亞硒酸鈉注射液。亞硒酸鈉-維生素E缺乏,肌體免疫器官遭受過氧化物破壞,使肌體抵抗力下降,并改善飼養管理,不僅可以預防白肌病、仔豬肝營養不良和桑葚心等疾病的發生,而且還對仔豬水腫病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仔豬常常發生缺鐵性貧血現象,缺鐵性貧血不僅影響仔豬的正常生長發育,還會引起繼發感染大腸埃希氏菌,導致腹瀉和水腫病的發生。為此,對仔豬應在3日齡內于股內側注射牲血素、鐵鉆針和豐血寶等補鐵補血劑。

    (4)斷奶前后驅蟲,消滅傳染源。在仔豬斷奶前后使用各種驅蟲劑驅蟲,可以避免寄生蟲侵蝕腸黏膜,防止大腸桿菌侵入破損腸黏膜,從而可減少仔豬水腫病和腹瀉的發生。隔離病豬,搞好豬舍衛生,每天清理糞尿,定期嚴格消毒,圈舍內不積尿,不存污水,安裝自動飲水器等都有利于控制該病的發生和流行。

    (5)水腫病的治療。仔豬水腫病治療的關鍵是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和早治療。臨床實踐證明,使用抗菌消炎藥加維生素C,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同時要盡量減輕對病豬的驚擾。控制全身癥狀,可將磺胺嘧啶鈉按20~25mg/kg體重和50%葡萄糖10mL混合耳靜脈注射,硫酸卡那霉素2~4mL、維生素C6mL、維生素B2~3mL和50%葡萄糖10mL混合一次耳靜脈注射,每天2次,連用2~3天;消除水腫應選用20%甘露醇100~150mL耳靜脈注射;保護心臟用10%安鈉咖4mL肌肉注射;為鞏固療效,可選用氫化可的松20~50mg,或用氯霉素25萬單位或慶大霉素6萬~8萬單位肌肉注射,每天1次。

    (廣西陸川縣古城鎮水產  葉勝文)

版權聲明:本文轉自網絡,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qq:1240812330】刪除,謝謝!

APP下載
官方微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