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豬氣喘病是由豬肺炎支原體感染而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以豬出現氣喘、咳嗽為主要特征。該病具有普遍性和頻發性,很難徹底消除,而且能夠導致感染豬只生長發育遲緩而轉為僵豬,降低飼料利用率。基于此,筆者對豬氣喘病的流行特點、臨床癥狀、病理變化、鑒別診斷,以及對該病的防治方法進行了闡述,為豬氣喘病的防治提供參考。
1 流行特點
任何品種、性別和年齡的豬均可發病,而以仔豬最容易感染發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育肥豬較少發病,母豬及成年豬多呈慢性和隱性感染。病豬和帶菌豬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其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長期存有病原體,并隨病豬咳嗽、氣喘及噴嚏的分泌物排出體外形成飛沫,經呼吸道感染健康豬只哺乳仔豬常通過患病母豬傳染而致病。該病的誘發因素包括豬群擁擠、冷風侵襲、通風不良及圈舍潮濕等,飼養管理不當、飼養環境衛生條件差,以及突然更換飼料和分群等產生的應激反應也可促使該病發生和流行。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無顯著季節性,但多見于寒冷的冬春時節。豬場首次發生多呈爆發性流行,老疫區豬場則多呈慢性或隱性經過。
2 臨床癥狀
該病的潛伏期通常為5~7天,根據病程可分為急性型、慢性型和隱性型。
(1)急性型。該型多見于新發豬群,尤以仔豬和妊娠母豬多發,且發病重、死亡率高。病豬氣喘嚴重,呈腹式呼吸,常發出連續性咳嗽,體溫正常,食欲降低,喜臥。隨病情加重,病豬精神沉郁,張口喘氣,有泡沫樣物從口鼻流出,日漸消瘦,常因窒息而亡。病程約1周。
(2)慢性型。該型多見于老疫區,后備母豬、育肥豬和架子豬多發。病豬長期咳嗽,尤以清晨進食前后和劇烈運動時最為顯著,嚴重時可出現痙攣性咳嗽。患病后期病豬呼吸困難、不食,繼發感染時則加大病死率。患病仔豬消瘦、發育緩慢,病程為2~3個月。
(3)隱性型。該型病例在老疫區豬群中占據較大比例,通常不會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偶爾有個別豬只出現輕微咳嗽,生長發育基本正常。
3 病理變化
對病死豬剖檢可見病變主要集中于肺部。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水腫和氣腫。兩側肺病變對稱,肺的心葉、尖葉及隔葉前緣呈灰紅色,有米粒大小的斑點,呈融合性支氣管肺炎。肺門和縱膈淋巴結腫大顯著,呈灰白色或黃白色,硬度增加。邊緣有輕微出血、充血。氣管和細支氣管中有泡沫狀、灰色或灰黃色粘性液體。
4 診斷
(1)根據流行特點和臨床癥狀,特別是具有氣喘、咳嗽及肺部有融合性支氣管肺炎病理變化等癥狀,能夠做出初步診斷,也可通過儀器及血液進行檢查確診。
(2)該病同豬肺疫、豬流感有諸多相似之處,因此應仔細加以鑒別診斷。豬肺疫多呈散射性傳染,病豬食欲減退。體溫升高明顯,有顯著的敗血癥變化,肺部能夠分離出巴氏桿菌。豬流感傳播迅速,病豬體溫顯著升高,通常不會出現咳嗽,能夠從肺部分離出病菌。
5 防治措施
(1)預防措施。堅持自繁自養,嚴禁從外地引入豬只,必須引進種豬時應嚴格做好隔離檢查工作。注重日常飼養管理,圈舍環境衛生干凈,保持通風良好,豬舍溫度要適宜豬只生長,有較強的保暖性,并且合理確定飼養密度,盡量減少各種應激。定期對豬舍及周邊進行消毒,消毒前應清理圈糞和污物,可優選廣譜高效、刺激性較小的醛類消毒劑進行消毒。確保豬只飼料營養豐富,注重青綠飼料、維生素及礦物質的供給,并且要防止飼料發霉變質,可選用諸如霉吸安、霉脫安及霉消安等可以吸附霉菌素的脫霉產品,保證豬群免疫系統健康。也可在飼料中加入一些低毒、高效的藥物進行藥物保健,當前預防該病較為敏感的藥物有氟苯尼考、泰妙菌素、替米考星及喹諾酮類藥物等,相比于單獨使用某類藥品而言,采用聯合用藥的方式效果明顯。如配合諸如黃芪多糖、免疫肽等中草藥則效果更好。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5~7日齡仔豬可采用氣喘苗進行首免,15~20齡加強免疫1次,不僅可以提高日增重及飼料轉化率,而且能夠最大程度地避免豬肺炎支原體的感染,有效防止豬氣喘病。
(2)治療措施。及時淘汰病情嚴重的豬只,對輕病豬進行隔離治療。采用泰樂菌素,按10mg/kg 體重進行肌肉注射,每天2次,連用5~7天;林可霉素50mg/kg體重,肌肉注射,5天一個療程,連用2個療程或按30mg/kg 體重肌肉注射氟苯尼考,5天一個療程,連用1~2個療程。采用土霉素及卡那霉素等抗生素藥物治療,鹽酸土霉素劑,30~40mg/kg體重,使用滅菌蒸餾水稀釋后肌肉注射,每天1次,連用5~7天,獸用卡那霉素注射液,10~20mg/kg體重,每天2次,連用5~7天,對治療豬氣喘病效果明顯。
(山西省介休市張蘭畜牧獸醫中心站 王青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