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国产成视频在线观看

找工作
當前位置:首頁 >  畜牧獸醫技術 > 正文

淺析羊駝的養殖前景

發布時間:2015-11-30 16:47    作者:牧通人才網    來源:    查看:
    1  羊駝的形態及生活習性

    羊駝屬偶蹄目駱駝科動物,原產于南美洲海拔3000~4800m的安弟斯山脈。羊駝養殖僅集中在南美洲的秘魯以及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4個國家。中國的山西省和內蒙古部分地區也有養殖。羊駝的體型比羊稍大些,頭似駱駝,頸細長,鼻梁隆起,兩耳豎立,無駝峰,三瓣嘴,肉唇較長,不會鳴叫,只能偶爾發出低沉的“吭吭”聲。羊駝全長2m左右,平均肩高90~100cm,壽命20~25歲。羊駝適合在0~30℃及-20℃的溫度范圍生活,耐高寒且抗病力較強,比較適宜在我國北方的廣大地區生長,羊駝性情溫順,易與人親近,具有喜群居、喜沙浴和定點排糞等特殊生活習性。

    2  羊駝飼養管理

    (1)場地選擇。羊駝的性情極其溫順,易于飼養和管理,僅用兩道鐵絲或繩子拉成欄就能圈養。養殖羊駝首先考慮為羊駝準備足夠大的活動空間,封閉的畜舍一般用于寒冷、強風的冬季和接羔保育,三面圍的畜舍更適合夏秋季。羊駝能夠抵抗寒冷的天氣,但在炎熱的夏季需要尋找乘涼場所。每個畜欄采用自動飲水系統,使羊駝隨時都可飲用充足的水源。

    (2)繁殖。羊駝是單胎動物,公羊駝2歲、母羊駝1歲左右性成熟。繁殖期為11月至次年3月,妊娠期342~345天,第一個月的流產率較高,因此羊駝的繁殖率較低。雌性羊駝一般在1周歲體重40kg時(美國羊駝一般在18個月)即可配種。種公羊駝一般從2周歲開始使用,每只公羊駝每天配種2~3次。一頭健康有繁殖能力的母羊駝,每年可產下一頭小羊駝。羊駝的壽命達20~25年,可持續繁殖15~16年。

    配種時首先將雌雄羊駝安置到一個單獨的柵欄中,如果雌羊駝臥下,表明已經準備好了交配。正常情況下一般20~40分鐘交配完畢。羊駝都是在誘發卵子的條件下,保證在任何時候都能受孕,但是要盡量安排在春夏季節交配,以避免冬季分娩。

    (3)日常飼喂。羊駝采食量不大,耐粗飼,以野草干草和農作物秸稈為主,吃草的習慣同綿羊接近。因為羊駝的肉唇較長,吃草時不會破壞草根。羊駝的蹄子表面有硬殼,但是底下有肉墊,屬于柔蹄動物,對土地表面傷害極輕,更適于牧場養殖。每只公羊駝一般帶領20多只母羊駝為一組群,夏季只要有一個特定的人工或天然牧場,1畝草地可以放養10頭羊駝。冬天有干草,便可養殖羊駝。圈養每天每只成年羊駝飼喂3kg左右干草、0.3kg精料即可。另外,懷孕的母駝也要適當補飼礦物質等。

    (4)疫病防控。羊駝的抗病力很強,飼養者只要精心喂養一般不會患病,每年剪毛一次。剪毛之前要保持羊駝至少4小時呆在沒有任何臟物的圈里不吃不喝,防止污染。做1~2次藥浴和口服驅蟲藥數次(放牧羊駝每隔60天要喂些殺蟲丸或殺蟲劑)驅蟲,疫苗免疫一次即可。

    3  羊駝的經濟價值

    (1)羊駝絨。羊駝毛最值錢,相比較藏羚羊,羊駝毛相差無幾,每只羊駝每年剪毛1次,一般一只羊駝每年產毛3~5kg,價格相當于羊毛的4~5倍,被視為高級毛紡原料。成年羊駝平均剪絨量3.5kg,高產個體年產絨量可達10kg,產絨量與體重相關。羊駝絨多為白色,也有其他顏色。羊駝絨毛的韌性為綿羊毛的2倍。

    被毛中粗毛很少,凈絨率達90%,有“軟黃金”之稱,一只羊駝年產駝絨價值可達3000~5000元。羊駝毛不黏結,纖維非常細而柔軟,具有非常好的隔熱和保暖性能,用羊駝絨毛制成的時裝輕柔暖和,穿著舒服,垂感好,不打褶,不起皺,不變形,不但比羊毛輕、暖、耐用,而且容易染色,深受歐美、日本消費者的青睞。

    (2)羊駝肉。駝肉蛋白質含量高,膽固醇含量低,脂肪少,瘦肉多。成年羊駝體重75kg,屠宰率為55%~60%,每只成年羊駝可產凈肉35~40kg,1歲以下的羊駝肉味道鮮美,性成熟以后的羊駝肉有較強的膻味。

    (3)羊駝皮及羊駝乳。3歲以內的羊駝羔皮可制成地毯、被子和各種工藝品。羊駝乳可供食用,在好的牧地上放牧,日產乳量可達0.5kg。

    (4)羊駝是世界有名的可愛動物,觀賞價值極高,所以,在旅游景點養殖羊駝,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另外,現在許多樓盤開盤、商鋪開業、婚慶活動等都高價租用羊駝增加喜慶氣氛。

    4  養殖羊駝前景

    根據以上闡述,羊駝全身都是寶,尤其羊駝絨毛的經濟價值十分可觀。但是由于購置羊駝的費用較高,繁殖率低,加之宣傳力度不夠,認知的人很少,目前在國內還沒有形成規模養殖,今后如果政府及有關部門重視羊駝養殖的價值,適當投資扶持,并且加大宣傳力度,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形成羊駝養殖的熱潮,那時會給養殖者及社會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  郭建平;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院  石劍華)

版權聲明:本文轉自網絡,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qq:1240812330】刪除,謝謝!

APP下載
官方微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