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国产成视频在线观看

找工作
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新聞 > 正文

郭剛:首農畜牧2023單產超12噸 下一站存欄12萬頭牛

發布時間:2024-03-08 17:12    作者:荷斯坦雜志    來源:荷斯坦雜志    查看:
    國內牛奶消費市場低迷,奶價持續下行,飼料成本上漲,導致奶產業行情不太樂觀。回顧2023,牧場發展遇到哪些問題和挑戰?展望2024,牧場計劃如何發展?荷斯坦特邀全國各地牛人暢談奶業新認識、新想法、新思路,本期嘉賓——首農畜牧副總裁郭剛博士。
    作為擁有70多年歷史的國家奶牛育種和養殖龍頭企業,首農畜牧截止2023年底共有奶牛場28個,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山東、黑龍江、河南、云南等省市,奶牛總存欄9.76萬頭,成母牛4.82萬頭,年總產奶量56.9萬噸,成母牛頭均年單產12085公斤,相較2022年提升600多公斤/年,位列2023中國奶牛養殖Top10牧業集團成母牛年均單產排名前四強。

    面對當前奶業艱難形勢,郭總堅信困難是暫時的,需要堅持。飼草原料價格不可控、奶價不可控,牧場只能從自身找出路,靜待轉期。

    1、牧場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未來發展思考

    荷斯坦:2023年集團整體情況如何?
    
    郭剛:2023年是畜牧業發展比較艱難的一年,受大行情影響,首農畜牧的效益并不理想,但牛群各項指標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全群存欄增長7%-8%,荷斯坦牛實現成母牛單產12085公斤,實繁率達到78.3%等。這些都得益于越來越好的牛群健康、奶牛使用年限的延長以及做得越來越好的繁殖。

    荷斯坦:您認為當前養殖業最主要的挑戰有哪些?

    郭剛:成本控制和環保壓力是目前養殖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成本壓力——飼料價格從2021年開始大幅上漲,尤其玉米和豆粕價格一直處于高位,近期有所下降。飼料成本是奶牛養殖最大的成本,而我國飼料配方的可用原料相對較少,玉米青貯、苜蓿、燕麥、玉米和豆粕決定了飼料的質量結構,對牧場成本影響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隨著國家勞動法要求,牧場用人成本上升,而且一線職工非常難招,工資水平不斷上漲。

    環保壓力——目前很多牧場環保投入大大增加。過去建成的牧場幾乎沒有實現種養結合,現在只能通過租地消納糞水,而且需要環保設施進行糞污處理,這樣才能達到環保要求。所以對牧場來說,增加的投入也相對較高。

    以上各種因素促進了奶牛成本的上升,但牛奶價格并沒有隨著養殖成本上升而上升,反之下降,造成養殖利潤空間急劇下滑。所以這兩年大部分養殖企業處于虧損狀態。

    荷斯坦:牧場為應對當下困難,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郭剛:面對飼草原料價格不可控、奶價不可控,牧場只能從自身找出路。

    優質玉米青貯依然是性價比最好的原料,追求更好的質量、更低的損耗——隨著2021年玉米價格上行,玉米青貯價格上漲了100-150元/噸,奶牛飼養頭日成本增加,但國內其他飼料原料資源較少,可替代性較小,所以我們要求青貯制作質量更好、損失最小,從現場管理下功夫,將青貯損耗降到更低。2023年首農畜牧青貯損耗率從15%下降到10%以內。

    國產苜蓿干草品質不穩定,苜蓿干草仍依賴進口——國產裹包苜蓿青貯看似價格不高,但從干物質和穩定性核算,價格并不便宜;國產苜蓿干草的品質不穩定,一致性相對較差,影響了國產苜蓿干草的應用。所以從目前來看,苜蓿干草仍依賴于進口。

    國產燕麥草已經完全取代進口燕麥草——近年來國產燕麥草種植體系和水平趨于成熟,燕麥草質量相對比較穩定,首農畜牧從2018年開始已經全部使用國產燕麥草。

    此外,我們從牛群管控方面讓奶牛更舒服、少生病,直接降低獸藥成本;同時延長奶牛使用年限,減少牛群折舊成本。綜合以上方面,首農畜牧2023年整體生產成本同比下降超過10%,但依然不能抵消低奶價帶來的損失。

    荷斯坦:當前奶業困境下,集團未來計劃如何發展?

    郭剛:首農畜牧十四五規劃制定“1212”戰略,目標是實現12萬頭牛,單產達到12噸。意味著未來3-5年,牛群將通過自然增長的方式增加2萬頭,大約增加20%左右。

    未來的環保標準是養殖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首農畜牧將致力于種養結合,推動養殖業的循環發展。從大農業循環角度來看,牛糞通過合理途徑變成肥料還田,是一種很好的營養原料,大大提升能源消耗,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肥料,而不是將處理肥料的成本轉嫁到養殖成本中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2、牧場未來發展的技術方向及路線的主要思考

    荷斯坦:在牧場牛群數量基本穩定情況下,未來準備如何擴繁?

    郭剛:目前首農畜牧的奶牛繁殖率逐年上升,牛群年增長率平均達到7%-8%。所以未來不計劃外購奶牛,通過自然增長擴大存欄。

    減少轉群成本,提高利用胎次,化被動淘汰為主動淘汰。轉群成本是后期利用年限的折舊。當前養殖環境下,奶牛從出生到轉群成本接近3萬。提高利用胎次后,每個胎次的折舊下降,同時后備牛的需求變少,可以騰出更多精力提前淘汰發育不太理想的牛或遺傳素質不高的牛,將被動淘汰轉化為主動淘汰。

    荷斯坦:成本壓力巨大,隨著單產水平提高,在粗飼料使用上如何考慮?

    郭剛:粗飼料的使用量取決于價格和粗飼料的質量。玉米青貯一直是性價比最高的原料。2021年受京津冀、河南地區天氣影響,玉米青貯質量受到很大影響,所以用量很低,僅18-20公斤左右。近幾年,隨著玉米青貯質量的提升,玉米青貯平均使用量達到25公斤左右,好的牧場使用量可達28公斤。

    荷斯坦:牧場近期在添加劑使用和保健方面有何變化?

    郭剛:隨著養殖水平的提高,牧場對于產品的性價比要求也越來越高。

    2018年開始,首農畜牧逐漸減少添加劑的用量,非必須的功能性添加劑基本停用。我們堅信配方是核心,只要做好配方,并不需要太多額外的添加劑。除了維生素、礦物質等必須使用的功能性添加劑外,其他添加劑取決于牛群狀況,基于牛群情況,選擇應用。只要繁殖做的好、配方理想,體況不合理的牛比例就會很低,最終根據產后牛的疾病情況確認是否使用添加劑。另外,我們每年投入大量精力評估添加劑,在成本壓力下國產和進口添加劑都必須通過評估體系來評價性價比。

    保健方面也一樣。首先這幾年我們更加關注奶牛的應激管理,從而減少奶牛的疾病發生。其次在用藥上,不管國產還是進口獸藥,我們都會進行性價比和效果評估。過去國產獸藥品類單一,品質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近年來國產獸藥進步很快,很多產品從性價比上超過進口獸藥,進口藥的暴利時代已經終結!

    3、牧場在可持續發展上如何應對?未來如何布局?

    荷斯坦:牧場在智能化設備使用方面進展怎么樣?

    郭剛:智能化是我們一直探索的方向,我們開發了多項智能化產品,不但可以替代人工,還能大大提升效率。

    替代人工——首農畜牧下屬2個牧場共計有16臺機器人,一直正常運轉,完全替代了人工。

    提高效率——智能化設備從信息化挖掘和信息化應用角度提升牧場的工作效率,通過派工單、提前預警等措施提升管理效率。

    節約成本——隨著環保壓力增大,近兩年我們的牧場基本都改造為智能噴淋。傳統噴淋用水量較大,智能噴淋在暑期可節水60%-70%,大大減少污水的產生。
    
    荷斯坦:在低碳環保、碳達峰方面,牧場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郭剛:作為總部坐落在北京的國有企業,同時也是北京市國資委系統的低碳減排試點單位,首農畜牧近幾年在低碳環保方面做了一些踏實有效的工作。

    首先,測算公斤奶的二氧化碳當量。我們摸底自身,測算出公斤奶的二氧化碳當量處于0.76正常水平,基于這種情況,通過瘤胃角度、糞便處理、能源應用等可控方面降低公斤奶的碳排放。

    其次,通過原料優化、配方調整減少瘤胃產生甲烷的量。每一種原料都可能從瘤胃發酵產生甲烷,所以我們嘗試通過原料優化、配方調整減少整個瘤胃產生甲烷的量。

    第三,探索促進甲烷減排的添加劑。提升瘤胃消化效率,提升氮的利用效率。

    第四,提升奶牛的應激管理,減少應激損失。這樣在產量增加的同時減少公斤奶的碳減排。

    第五,通過烘干模式減少堆積后氧化亞氮的產生。環保處理方面,我們在牛糞干濕分離后嘗試烘干模式,減少堆積后氧化亞氮的產生。

    荷斯坦:目前牧場專業技術人才如何解決?

    郭剛:養殖行業一直會面臨用人危機。針對一線員工,我們提高待遇、改善舒適度,讓養殖環境、住宿環境、吃喝條件更加優越,增加更多的獎勵項目。針對專業技術人才,首農畜牧通過1246人才培養體系,讓專業人員快速提升綜合素質,同時給他們更多發揮才能的機會,讓他們有所學,有成就感,有歸屬感。

版權聲明:本文轉自網絡,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qq:1240812330】刪除,謝謝!

APP下載
官方微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