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化仍處于較低水平
1、簡單介紹一下廣東省當前智能化養殖的整體發展現狀
陳三有:廣東省發展智能化養豬也是近幾年的事,仍處于探索階段,主要在一些超大型規模養豬場,特別是超大型多層養豬場。2020年9月27日, 廣東省養豬行業協會在廣州市增城區召開了首屆廣東省多層智能養豬技術研討會,邀請行業專家學者、企業家和行政管理部門領導,專題研討多層智能養豬問題,同時成立了廣東多層智能養豬技術研究院。在全省開展多層養豬專項調研的基礎上,先后完成了《廣東省多層養豬技術指南》和《廣東省多層養豬安全生產指引》。目前全省多層養豬項目超過100多個,大多在5-6層間,多層養豬項目產能超全省三分之一。
但從整體來看,智能化養豬進展較慢,主要受規模化和裝備、技術、工藝、資金等多重因素制約。首先是規模化水平比較低。規模化特別是超大型規模養殖是智能化的基礎,目前全國畜禽養殖規模化率是69%,廣東去年底達到78%,但這里所說的規模化,大多還屬于低水平的規模化,就拿生豬來說,年出欄500頭或存欄300頭就是規模化了,在我看來:至少要年出欄5000頭甚至到10000以上才有可能更好地發展智能化養殖。其次是裝備和技術工藝問題,機械設備不夠精良,技術落后,工藝不兼容,標準滯后,極大地影響了養殖智能化發展。近年生豬行情不太樂觀,資金投入也是個大問題,真的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2、在您看來智能化養殖有哪些優勢?
陳三有:2019年底,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生豬家禽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粵府辦[2019]25號),提出了生豬家禽產業的四個轉型,即“小散養殖向標準化規模養殖轉型、粗放養殖向綠色科學養殖轉型、小型屠宰場向現代化屠宰企業轉型、調畜禽向調肉品轉型”。如果要說有第五個轉型,我認為就是向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轉型。養殖智能化,可以極大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和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動物疫病防控和產能調控將更加精準高效,畜產品質量安全將更有保證,各生產要素將得到更加合理配置,市場競爭力將顯著提升。
豬價行情仍不容樂觀
3、提高規模化比例與當前產能過剩是否矛盾?會不會擴大行業虧損面?
陳三有:這兩者并不矛盾,規模化是標準化、機械化、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的基礎,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隨著規模化水平的提高,產能調控將更加精準高效,反過來可以幫助行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的進程,并優化各生產要素配置,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等等。
去產能也是個市場調節的過程,智能化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如果不重視成本控制,勢必面臨著淘汰。目前廣東省大型的集約化的造肉工廠比例仍在不斷增加,且多是10萬頭以上的樓房養豬項目,也正是說明高水平的智能化養殖項目模式有其獨特優勢。
4、那您對于近期的生豬市場有什么看法?
陳三有:近期的生豬市場可以用“七上八下”來形容,說明我國的生豬生產仍然過剩。據統計,今年來,全國生豬產能一直在回調,至6月底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達4296萬頭,為正常保有量4100萬頭的105%。全國的生豬產能調控沒到位,生豬市場價格就難以穩定回升到合理水平。即使生豬產能回調到正常保有量的4100萬頭,我認為我國的生豬產能仍然是過剩的,因為現今能繁母豬的生產能力是非洲豬瘟發生前所不可比擬的,市場的消費能力和消費結構也大不相同了。
且以廣東為例,在2017年之前,每頭生豬的產肉量大概在70公斤左右,現在則多在90公斤以上。再加上非瘟后疫病、飼料等成本的加持,所以目前來看豬價行情還是不容樂觀。今年的第四季度可能會好一點,但春節過后往往是行情下行的時候,預計難以持久。所以我認為最關鍵的還是要加速去產能,特別是淘汰落后產能。
5、養豬協會在智慧養殖發展道路上會做哪些工作,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陳三有:目前,廣東省建有國家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242個,省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244個,國家級生豬核心育種場10個,多層生豬養殖項目超100多個,這些都是近期廣東生豬智能化發展的重點對象。下一步,廣東省養豬行業協會將加大生豬產業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宣傳推廣力度,加快建設裝備精良、技術先進、工藝融合、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調控有效的現代化生豬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