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近規模豬企的動向來看,我們也隱約能夠感覺得到,養豬業不可能是一個被壟斷的行業,先不說從穩產保供角度考慮,頂層不允許養豬業發生壟斷;就說規模豬企自身的發展,在連續虧損半年之后,個個都是債臺高筑,又何談壟斷一說呢?
牧原是目前眾多豬企中規模最大的豬企了吧,近期也是股價低迷,即便是20億元回購也難以阻止股價下跌,并且參照2022年的經營現金流凈流入狀況,牧原現有貨幣資金勉強維持正常運營、償還短期債務。
作為規模豬企排行榜第二名的溫氏,近期也是頻頻發生業務上的變動,近期溫氏作價約4.34億元轉讓35%股權,用以補充現金流。不僅如此,溫氏在部分領域還引入國資,例如溫氏中芯種業引入國資戰投,新引入的三個戰略投資者均為國有資本。
無獨有偶,除溫氏外,新希望、天邦、大北農等豬企均先后引入國資,例如,新希望“引援”浙江國資,國企浙江農發集團正式收購天邦股份10%股權,國企北京海科金集團發行專項債券,其中受益企業中包括大北農等等。
國資“殺入”養豬業已經屢見不鮮,近期處于風口浪尖的正邦也多次獲得江西國資的資金支持。大股東減持,傲農股價閃崩后,大股東已與戰略投資者廈門某大型國企溝通好初步的協議轉讓意向,傲農大股東擬向其協議轉讓不超過6%股份。
目前來看,養豬業無論是第一梯隊的每年千萬頭的出欄豬場,還是第二梯隊的每年百萬頭的出欄豬場,大部分都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的國資股份,這種情況下,你還擔心養豬業會發生“壟斷”的情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