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國際和國內經濟發展機遇,迎接挑戰?如何降本增效,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何實現技術的突破和創新,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如何實現“新老”企業家的傳承,實現基業長青??
4月18日—20日,“第十九屆畜牧飼料科技與經濟(全球)高層論壇”在南陽舉行。牧原股份、新希望、唐人神、天兆豬業等國內農牧業一眾大佬齊聚,聚焦行業熱點話題以及未來如何持續發展作了深入交流。
秦英林談管理:從技術元點發力,實現業務底層突破

關于如何降低各方面的成本和解決當下養殖企業面臨的挑戰,秦英林認為從技術元點發力,實現業務底層突破是關鍵。
“企業如同一棵大樹,分為表、中、底三層。顯性的表層是大樹的枝干葉,對于企業來說是環境變化、經營成果、運營模式等;隱性的中層是大樹的根,對于企業來說是現場管理、系統建設、技術路徑的構建;而看不見的底層才是‘元點’,是大樹生長所需的水、營養,對于企業來說是創新成果、科學發現、底層知識等。”
同時,他提出對牧原創新的期許:向下扎根一百丈,向上奮力沖破天?!耙闫髽I創新,降本增效,提升企業競爭力,企業領導人的心力與精力必須放在企業的底層元點上,而不是放在企業的經營表層上。”
劉暢談傳承:不是傳給一個人,而是培養一個團隊

她認為,對父輩的心疼以及其他純感性的情感是不足以支撐“二代”堅持下去的,必須得有內驅力,要深度認同企業的價值觀、與團隊多互動,真真切切地改變自己、蛻變自己。同時,她慶幸自己擁有一個好的年輕團隊一起共同成長,彼此之間的信任和溝通也特別好,這讓她對于新希望的發展目標更加明確。此外,她也希望畜牧行業能夠越來越“漂亮”,每個新農人越來越受到尊重。
陶一山談豬周期:周期的概念已經弱化

余平談生存:投資不要太猛,要關注成本

白善霖談高質量:要大先要強,只有強才能做得很大

“所以,中國做產業要做得又強又大,今天真正到了苦練內功的時代,只要把我們的內功練好了,不管行情如何變化,不管疾病和威脅有多大,我們都能夠向前邁進,行穩致遠,希望大家在高質量發展的新一輪發展過程中能夠練好苦功、共同前行。”他說。
李希榮談競爭:國內養殖行業已經進入成本競爭白熱化

“現在行業企業成本控制差距非常大,將來較高成本的企業,可能最后就會被淘汰?!彼f,為了降低成本,目前豆粕使用減量化也成為行業基本特征,此外玉米也有高粱、小麥、大麥等作為替代品。在市場比價關系發生變化時,替代品的使用能協助企業更好降低成本。
轉型升級必然帶來一定的考驗。同時,李希榮認為,目前行業產能存在過剩,這是行業自身造成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建議大家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另外,從消費上看,豬肉整體消費總量在下降,消費結構也發生了變化,有形消費決定生產,所以一定要研究供求關系,希望行業能夠以消費為航標,調整企業發展步伐。
周光宏談未來:以后可能不用養雞或養豬

除此之外,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管理咨詢大師拉姆·查蘭以國內外優秀企業為例指導行業如何快速實現數字化轉型;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龔六堂剖析近年來中國宏觀經濟現狀,并指出農業現代化目前最大的問題在于農業勞動生產率低下,為行業給出解決方案;海大集團副總裁江謝武分享海大近20年在水產種業的成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