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年全省生豬出欄6248.2萬頭,比上年增長2.1%,出欄量創下2007年以來歷史最高值,穩居全國第二。年末生豬存欄4116.2萬頭,同比下降2.0%,位列全國第三。能繁母豬存欄量369.6萬頭,增長0.4%,位列全國第二。

產能收縮,期末存欄首降2.0%
非洲豬瘟疫情后,湖南及時優化發展思路,全面實施優質湘豬工程,推進湘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2019年以來全省新建、改擴建萬頭以上大型豬場1052個,目前已建成投產762個。2020年末生豬存欄3734.6萬頭,同比增長38.41%,能繁母豬存欄351.6萬頭,同比增長41.77%。2021年生豬產能逐步釋放,生豬出欄6121.8萬頭,同比增長31.4%。

2022年末,湖南省生豬存欄4116.2萬頭,非瘟復產后首降。2020年末生豬存欄3734.6萬頭,2021年末4202萬頭,同比增長38.41%和12.52%,已經接近湖南2012年生豬存欄最高值。到2022年末生豬存欄4116.2萬頭,同比下降2.0%。能繁母豬存欄量369.6萬頭,同比增長僅0.4%。

另一方面根據湖南省農業農村廳部署,圍繞湘南外向型優質豬肉供應區、長株潭肉食精深加工區、洞庭湖農牧循環種養結合示范區、湘中湘西現代生態養殖示范區,4個集群式發展湘豬優勢產區已經初步成型。
湘南外調大灣區,湘北聚焦土豬種業
4個集群式湘豬產區成型
明確定位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產業重心向東南布局。毗鄰廣省湘南4市2022年出欄量占全省44%,衡陽和郴州同比增長2.54%、2.62%,高出全省增幅2.06%,永州市作為全省出欄第一大市同比增幅1.83%,邵陽市根據已知數據推斷出欄量同比跌幅5%-8%。
值得一提的是株洲市生豬出欄量從2020年241.2萬頭上升到2022年的401.08萬頭,突破400萬頭,連續兩年保持近30%的增幅。

目前,湘潭市、常德市、婁底市等地持續在開展湘嶺豬、石門土豬、廣益黑豬等生豬新品種選育。在長株潭生豬產業創新發展區實施以寧鄉豬、沙子嶺豬、大圍子豬、湘村黑豬等地方豬為重點的優質湘豬產業集群項目,推動域內地方豬出欄量增至140萬頭、全產業鏈產值110億元,優質地方豬全產業鏈集群式發展成效明顯,品牌影響力、產業競爭力有效提升。
目前,全省建有5個國家級生豬核心育種場(天心種業、新五豐、佳和農牧、唐人神、湘村高科),21個生豬原種場、87個一級擴繁場、51個種公豬站,生豬繁育體系健全,種豬企業數量躍居全國前列,生豬種業年產值達310億元。
新五豐14.98億收購天心種業
躍居湖南省第二位
2022年湖南養殖產業發生重大變革,新五豐收購天心種業100%股權,兩家公司生產數據合并后生豬出欄量躍居湖南省第二位。
2022年12月新五豐宣布以股票和現金形式總價14.98億元收購天心種業。新五豐回應稱,2022年度生豬出欄數量約為183萬頭,生豬出欄量同比增長122.32%,其中包括天心種業出欄76萬頭。
湖南本土豬企出欄總量第一位的唐人神,2022年全國生豬出欄215.79萬頭(含龍華農牧),而湖南省內產能約占總量80%,以此推斷省內出欄173萬頭左右。
隨著子公司龍華農牧產能逐步滿產,未來有望擴建生豬產能至200萬頭。其位于株洲市茶陵縣的單點100萬頭現代化生豬養殖地投產運營,2022年肥豬出欄數52萬頭,在全縣肥豬出欄總量中占比51.9%。

2022年永州生豬出欄793.32萬頭,繼續領跑湖南。其中溫氏就占比近25%。
湖南省通過企業與地方政府結合,通過“大企業、大資金、大布局、大市場”運作模式,初步形成生豬“產、加、銷、冷鏈倉儲運輸”全產業鏈體系,鞏固了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豬供應基地的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