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2021年,讓很多企業和從業者措手不及:重量級的企業陷入巨虧,乃至不得不斷臂求生;獸藥電商沒了野蠻增長的土壤,團隊分崩離析;很多新上的產能還沒來得及釋放,轉瞬之間成為負擔。2021前高后低、前賺后虧,主要的原因就在暴利中沖昏了頭腦,忘記了風險,很多企業抱著最后一桶金沉入深淵,陷入泥淖。
2021年出現的是集體的誤判,幸運者寥寥。不過,2021的誤判可以原諒,畢竟是在慣性中難以剎車。如果說錯,那就是錯在人性。
2022
2021年的大跌,讓很多人驚慌失措且悲觀到了冰點,希望通過大量、迅速地去產能熬過漫長的冬天。未想2022卻和大家開了個天大的玩笑:十月,豬價逼近15元的高位,突入其來的驚喜又讓很多人措手不及。
有了2021的痛苦記憶和多個企業所面臨的慘劇,規模企業顯然變得更加謹慎,沒再出現2021的壓欄。反倒二次育肥和散戶在主播的極力鼓吹下,忘記了教訓、蒙住了雙眼、迷住了心智,多數人再次跌進深坑而不舍得自拔。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卻在不同時間、以不同的方式出現。規模企業沒有抓住暴利,卻規避了風險;散戶和二次育肥看到了暴利,卻未必真正的抓住了這個機會。2022,有大贏家,卻是少數,它符合二八定律,再次彰顯了智慧與決策的魔力。也驗證了我在“第三屆王中新年演講”上的觀點:中國的養豬業已從成本時代,進入“成本+經營”雙輪驅動的時代。甚至在某一階段,會養的不如會賣的。
為什么會一錯再錯?是輕信了主播?是資本的攪動?還是新冠疫情的影響?這些因素事實存在,卻不是全部的真相,根本的原因是:我們整個行業正在在烏卡中邁向新時代,不管你是否情愿。
烏卡時代
從2018年開始,我在無數個重要場合中提醒,我們處在一個“烏卡時代”。這個時代最大的特征是會不斷出現“黑天鵝”和“灰犀牛”。很顯然,從2018年開始,我們的行業已經具有“烏卡時代”的四個明顯特征:易變不穩定性(volatile)、不確定性(uncertain)、復雜性(complex)和模糊性(ambiguous)。在烏卡時代,判斷力和決策力成為經營者的關鍵能力。
2018年的非洲豬瘟疫情,加速了行業進入烏卡時代,而2022的新冠疫情,則加劇了烏卡時代。2021年多家巨頭陷入巨虧,正是缺乏對烏卡時代的理解和敬畏,自然沒有多少駕馭烏卡時代的能力。中糧養豬產業(家佳康)這兩年的亮眼成績,很多是得益于對期貨的理解和生豬期貨的上市,能夠通過期貨的套期保值對沖風險。當然,它的體制也決定了,穩定發展比機會冒險重要。
新時代
烏卡時代還沒有結束,但行業的一只腳卻已經邁進了一個新時代。這個時代具有四個明顯的特征:資本的野蠻性、產能的易變性、力量的博弈性,和周期的快變性(紊亂性)。
1、資本的野蠻性
據統計:中國養豬業前20強企業的產能在2022年遞增了42%;2023年計劃比2022年遞增39%;到2025年規模化前100強預計將要達到50%的市場份額。這樣的擴張速度在過去是沒有的,是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媾和的結果。不管誰是一哥,超過10%的市場占有率,其對市場價格的影響都是無法忽視的。出欄壓三天和放水三天都會在短期內對價格產生較大的影響。
2、產能的易變性
經對過去的四輪豬周期研究后發現,通常一個周期是四年左右,其主要原因是養殖主體很多,大多是通過死扛的方式,希望別人退出,而贏得下一個周期高位的機會,所以就形成了這樣的一個時長。而如今,散戶時代已經轉換為集團主導的時代。在周期的低谷,集團產能去化更快、更堅決;而在上產能的時候,集團也有更多的機會迅速增加自身的產能。例如二元回交豬的概念和做法,就可以在能繁母豬和育肥豬之間自由轉換,大大加速了產能的增減速度。
3、力量的博弈性
在過去,價格的形成主要博弈雙方是養殖者與屠宰商之間的博弈,而今天,更多的力量參與到博弈當中:發改委、貿易商、期貨市場、資本助力、二次育肥的投機,乃至是網絡主播都是新生的影響力量。以發改委為例:僅僅2022年一年內,就有13次收儲和4次放儲的操作。其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無法回避的影響力量。
4、周期的快變性(紊亂性)
周期的本質是利潤周期、人性周期和產能周期。更多的力量介入和參與形式,使豬價的變化更加撲朔迷離,也使豬周期的時間規律出現了更大的不確定性。我在2021年10月曾預判:第五輪豬周期將在兩年內走完。以當下的格局和趨勢來看,除非出現重大疫情,豬周期的轉換時間將會大大縮短,而振幅也將大大降低。當然,它還需要一些時間。
2023
2022已經成為過去時,2023會是什么樣的一年?
在烏卡時代,不確定性仍然是無法回避的現實,但在不確定中依然有很多可以確定的。當然,這是從概率的角度。
1、第一個確定:經濟將回暖,消費將大增。
三年的抗疫接近尾聲,新冠對經濟和消費的影響將越來越弱。消費有望回到三年前,這是2023年最大的利好。
2、第二個確定:產能很難出現井噴。
雖然頭部企業的擴張依然強勁,但連續兩年的劇烈震蕩和多個養豬巨頭的窘境,讓規模企業的擴張變得謹慎。很多不具備成本和資本實力的企業調低了產能發展目標。而散戶由于競爭處于下風,市場份額進一步下降,母豬存欄也必將減少,更多的人選擇專業育肥或二次育肥。
3、第三個確定:市場賭性會大大的減弱。
行業的賭性是暴利引發和驅動的,具有一定的慣性。而隨著連續兩年的大起大落,讓很多的賭徒(當然也包括企業賭徒)已經失去了賭本,僥幸獲利者也是心有余悸。因而,行業的賭性在慢慢地消退,終歸會趨于平靜。當市場賭性大大消退的時候,壓欄和二次育肥對價格的推波助瀾也會大大削弱。
4、第四個確定:調控之手常在。
作為擁有較大權力的裁判,發改委的角色決定了它會努力做好一個平衡者,它的目標是是“穩產穩價”,進而熨平豬周期。它既希望生豬的生產者有利可圖(這決定了穩產),也希望消費者滿意,同時,也希望加工者(屠宰企業)可以穩步進行產業升級(小屠宰升級和產業鏈企業也新建屠宰與深加工),所以,發改委會為了保證價格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內進行更多手段的調控。這也是可以確定的。
綜上所述:2023年不必那么悲觀。它既很難出現2019-2022年的暴利,也很難再出現長期的虧損。所以,我們對新的一年,保持謹慎的樂觀。
關鍵能力
2022年,筆者在單騎環游國境八萬里的空隙中,成功預測了幾乎所有漲跌的關鍵節點。是基于基本面、人性和疫情的邏輯推理。既利用了自己的專業性,也帶有相當的偶然性。但復盤全年,還是深刻的認知到:分析、判斷和決策能力對的經營結果的至關重要性。
2023年,對于企業來說,進入了一個成本+經營的雙輪驅動時代;而對于散戶和家庭農場來說,相對于集團企業的優勢,必須要從斗勇轉向為斗智,充分發揮自己靈活、多元、責任心的優勢,學會打游擊戰。
過去說:“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今天,勤不再是簡單的手腳勤,而是身心俱勤;儉也不再是簡單的節約,而是如何在成本上減少無益的浪費。孟子曰:“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難道不是嗎?
我想說:沒有錯誤的時代,只有不能順應時代的錯誤!
在此,謹祝愿所有的養豬人,無論大小、無論貧富,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