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糞,喂豬,守豬……日常工作天天圍著它們打轉,且封閉駐場,無法脫身。但當這一切被打破時,養豬人的工作生活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這家公司深耕養豬不過3年光景,無論是養殖模式還是發展速度都很與眾不同。
官話套話不多說,重點聊聊它樓房養豬模式對職工工作生活有何影響,與平房養豬相比,難道這種模式會比同行成本更低,員工工作更輕松嗎?
在圍觀公司實拍樓房豬舍內部情況的視頻后,不禁發現京基智農的“智”簡直布局在豬舍的每一寸角落。
喂豬是養豬人的必備技能,隨著畜牧科技發展,室內自動喂料系統慢慢被普及。
而京基智農通過系統設置的育肥標準飼喂套餐,包括豬在什么日齡換飼料,每種飼料喂多久,多少量都有標準值。各批次結批后,通過用料情況,一眼能看出飼料的規劃與執行情況是否匹配標準的飼養模型,超量也能看出飼料成本,在結批時會不會超標。
于企業,降低占養殖大頭的飼料成本;于職工,減輕培訓、工作時的學習壓力和困惑。場內每一臺自動化設備都有針對性的操作說明,智農云學堂上還有設備操作視頻。智能化在消解傳統養殖場內的師徒風氣。
此外,相信不少人很厭煩場內的鏟糞工作,新人剛來鏟糞,被排擠去鏟糞,又臟又臭,干起來毫無意義感。京基智農茂名高州樓房養殖項目內配自動刮糞系統,每2小時工作一次,無需人工清糞。
智能化針對性應用還有很多,在這便不一一贅述羅列了。
京基智農推崇樓房養殖,并基于此采用【6750模式】——條生產線母豬6750頭(6000頭父母代母豬,750代表著祖代母豬),育肥豬72000頭,母豬與相應育肥豬在一個區域內。據公司公告,一條生產線僅需職工105人,那么便是人均管理750頭豬。
同時,數據顯示,高州項目(45萬頭)今年10月生產成本約14.9元/公斤,賀州項目(60萬頭)9月出欄首批生豬,后續成本預計將更低于高州。而牧原同期成本是15.5元/公斤。
再結合京基智農2023“未來之星”校園招聘給出的待遇區間,也可從中看出公司當下發展實力的一角。生產崗發展通道:180天生產主管,1年分場長,2年場長;大專生待遇8-12萬,屬于豬企校招較上水平。
要論養豬人最煩的一點,莫過于封閉駐場。出于生物安全的考量,兩三個月甚至半年出來一次都不稀奇,真讓人難以忍受。
而世紀新峰集團首席科學家諸葛文達認為,實現牧場人員每周回家一次,是公司的初期目標,最終公司將在大環境控制、豬群健康、系統科學防疫的基礎上,實現員工正常工作、學習、生活品質提升,創世界一流企業。
他設計中溫干烘消毒系統,對進場人員先經過一級洗消檢后采用70度中溫,進行30分鐘干烘消毒,達成對人體表面攜帶病毒的有效消殺,合理把控職工進出,探索實行周休制,盡快實現豬場工作生活常態化,提升員工幸福感。
中新開維現代牧業項目還計劃成為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勞動效率、防疫等級、環保低碳、人均薪資最高和綜合成本最低的現代化生豬養殖牧場之一。所圖不小!
新模式往往更有故事可講,有特定的時代紅利。正如之前介紹過的采用高架網床養豬的廣西奇昌,該公司董事長陳忠洪曾在“抗非大家談”聯誼會上放言:我可以很自豪地說,全國的奇昌公司,員工平均工資不低于12000元/月,包括保安。
推薦閱讀:厲害!廣西這家豬場成本低至6元/斤,每位員工月薪不低于1.2萬,包括保安
在看的你,會如何看待養殖場內涌現的新變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