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虧轉盈甚至大幅盈利的繁榮似乎重現,一方面“周期”在行業中的烙印太過深刻,財報反轉是真但去年的至暗時刻也還讓人心有余悸;另一方面,經過長達一年的全行業降本增效風波洗禮,留下來的人愈加覺得太多人離開。
那么,畜牧圈的人真的變少了嗎?
01
三季度業績拯救了多少公司
牧原:第三季實現營收365.06億元,同比增長147.60%,實現歸母凈利潤81.96億元,同比增長1097.41%。在第三季盈利良好的情況下,公司實現了前三季的扭虧,前三季歸母凈利潤15.12億元。
溫氏:前三季實現營收558.61億元,同比增長19.95%;實現歸母凈利潤6.86億元,同比增長107.07%。其中,第三季實現營收243.25億元,同比增長52.61%;歸母凈利潤42.09億元,同比增長158.43%。

禾豐股份:前三季實現營收235.22億元,同比增長8.0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5億元,同比增長625.67%。
仙壇股份(白羽雞養殖屠宰一體化):三季度營收15.01億元,同比增長62.89%,凈利潤8553萬元,同比增長3436.20%。前二季度,公司剛扭虧為盈,三季度盈利進一步提升。
湘佳股份(主營肉雞、肉鴨):三季度營收11.07億元,同比增長40.00%,凈利潤9235萬元,同比增長1925.83%。
豬雞鴨齊飛!肉眼可見的巨額利潤增長一方面讓從業者看到希望,另一方面正是過去的低谷足夠低才襯出當下多么不易。
02
豬場出現招工難?
周期對于企業的影響,直觀反映在財報上;周期對于從業者的影響,則反映在工資和求職跳槽上。
隨著行情回升,降薪裁員的聲音逐漸消失,但行情有分化,即便同在畜牧圈,養豬人的工資還是領跑養雞人、養牛人等。前些年,因為豬場一線高工資,且不說多少養牛人養雞人涌入豬場,更多其他非農牧業人士亦一齊進場“淘金”。

可就筆者觀察,還未發現豬場招工難現象。盡管人員流動高,某巨頭四川片區集團場出現招50人難留下10人,但人來人往,通常不缺人頂崗,除非工作環境惡劣。
當下可能還是反向篩選公司的時候。
經過一番豬價低谷,不少從業者發現了繁榮時期沒有發現的企業問題,有人選擇徹底離開,有人選擇跳槽到更有人情味的公司。比起討論人員流動大小,在當下格外受求職者青睞或者業內風評好的企業可能對在看的你更加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