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国产成视频在线观看

找工作
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新聞 > 正文

俄烏沖突對養牛人的影響及對策

發布時間:2022-03-16 15:25    作者:.    來源:中荷奶業發展中心    查看:
    為什么奶農關注俄烏動蕩,對奶農有啥影響?

    這兩個禮拜,全世界的熱搜簡單概括為四個字:俄烏局勢。

    聽起來是其他國家的大事,但實際上俄烏局勢帶來的種種變動,都從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最近奶農圈的狀態be like:

    調侃歸調侃,相信在看的每一位都和小編懷揣著同樣的心愿:愿世界和平。

    調侃之余我們再來看看,俄烏局勢給我國奶業帶來了哪些影響?

    首先想到的就是最近的焦點話題:豆粕、玉米漲價。

    早在年初,由于國際糧食價格大幅上漲,加之飼料缺口,國內玉米價格從去年年底的每噸1900元,漲到了每噸2600元。

    豆粕年前的價格還在3500元/噸,而年后已經漲到4100元/噸,漲幅達到17%,所有的蛋白飼料普遍都上漲了200元到600元/噸。截至目前豆粕已漲至4900元/噸高位,超30多家飼料企業宣布漲價。

    分析師稱,在擔保美國2022年生長季節大豆價格的農作物保險政策中,大豆價格創下紀錄高位,玉米價格達到11年最高水平,這反映出了在南美收成遭受干旱打擊,以及俄羅斯對主要糧食出口國烏克蘭采取軍事行動的背景之下,市場對農作物的需求。

    01

    這個時候就有人好奇了,中國這么大,還種不出奶牛吃的這點東西?

    我們以大豆為例來看看。

    人吃。大豆在我國居民飲食消費和畜禽養殖中均占據重要地位。我國是大豆的故鄉,大豆食用歷史悠久,俗話說的好,“有錢吃肉,沒錢吃豆”,基于人文觀念和健康追求,再加之飲食習慣,居民具有強烈的大豆制品消費傾向。

    奶牛及其他畜禽吃。我國養殖業的飼料配方結構以玉米、豆粕為主。豆粕是大豆壓榨生產食用油后得到的副產物,其粗蛋白質含量高達40~50%,是動物主要的蛋白質飼料之一,在飼料中豆粕是主要的植物性蛋白,因豆粕具有蛋白高,氨基酸平衡,適口性好而且具有較高飼喂價值。

    然而,2021年的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卻表現為“雙減”趨勢——全國1.26億畝的大豆的播種面積比上年減少2200萬畝;而在產量上也比上年減少了64億斤,同比下降16.4%。

    需求大,產量不夠,那可不就得進口。

    然而我們進口的不僅僅是豆粕玉米,早在中美貿易戰開始的時候,苜蓿等飼草的價格也是讓每一個奶農心驚肉跳。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當下,任何一個國家想要完全擺脫進口他國的商品都是不太現實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依賴是非常有必要的措施。

    02

    關于這一點,荷蘭是什么情況呢?

    首先來看看荷蘭奶牛的食譜。

    一天的口糧中75%都是草,得益于荷蘭奶牛養殖采取的放牧+舍飼模式。

    荷蘭有著適宜畜牧業發展的自然條件,近 31% 的土地用于奶牛養殖,奶業的產值占荷蘭農業產值的17%,荷蘭每頭奶牛的終生產奶量在全球都位居前列,獨特的氣候條件造就肥美多汁的牧草,為奶牛充分提供了富含優質高蛋白粗飼料。

    在這樣的日糧配比下,荷蘭奶牛對大豆玉米等需求本身就不高,另外由于非常重視農業奶業可持續發展,荷蘭奶業板塊接受了土地相關性委員會的建議,即實現蛋白質飼草自主供應,在自己的牧場或周邊土地種植蛋白質飼草,這樣不僅促進了牧草種植,它還將大幅減少對從歐洲以外進口的原材料(如大豆和棕櫚油產品)的需求:與 2018 年相比,到 2025 年將減少三分之二。

    不能說俄烏沖突對荷蘭奶業一點影響沒有,但荷蘭奶業在這些飼料原料上漲問題上,韌性相對較好。

    當然,這一點涉及到整個生產模式和土地利用的問題,我們很難完全復制,但對我國奶業發展來說,非常具有借鑒意義。

    03

    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來減少這種牽制呢?

    種養結合

    中荷奶業發展中心李勝利教授提出,我國奶牛養殖業的高速增長是與土地相脫節的模式下實現的,這不僅推高了養殖成本,而且造成糞污處理難度加大。

    種養結合是一種高效和可持續的農業養殖模式,既是奶牛養殖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又是奶牛養殖業發展的科學規律,走“種養結合”的發展道路更能充分發揮奶牛養殖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牧場有土地種植牧草,不僅降低了對進口牧草的依賴,同時也降低了生產成本;糞污還田不僅消納了糞污,也保護了環境。草食家畜的養殖主要依靠牧草,因此奶牛養殖業也是種養結合最好的產業,可以促進中國奶業的發展。

    李勝利教授表示,有了土地,方能更好地便于牧場進行種養結合,國家應為奶牛養殖業出臺相關的配套土地政策。

    開辟新飼料資源

    過度依靠高精料,會給養殖帶來了很多的麻煩,比如健康的問題,長期食用高精料,奶牛容易急性瘤胃酸中毒或者患上代謝病、肢蹄病等一些疾病,進而導致其過早被淘汰或死亡。

    2021年3月,農業農村部制定了《飼料中玉米豆粕減量替代工作方案》,積極開辟新飼料資源,引導牛羊養殖減少精料用量,通過“提效、開源、調結構”等綜合措施,減少對進口大豆的依賴。其中對于未來飼用豆粕的減量替代潛力如何,專家指出,可以通過增加優質飼草供應,還可減少100萬噸豆粕需求。

    在牛羊等反芻動物飼養中,充分保障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飼草供應,可以提高養殖效率,減少精飼料用量。實踐表明,將玉米籽粒和秸稈一起全株青貯飼用,可使1畝地發揮出1.3畝的效應;在耕地上種植優質高產苜蓿,每畝地可提供蛋白90公斤至100公斤,相當于2畝大豆。如能繼續優化種植結構,擴種增加5000萬噸優質飼草,至少還可以減少100萬噸豆粕的飼用需求。

    另外可以因地制宜的結合當地特色,來開發一些可替代飼料。

    利用好本土現有飼料資源,也是重要的節本措施。牧場不應該只關注進口苜蓿、燕麥草等優質牧草,還應該關注本土飼料。

    如在盛產大蒜的山東省,就有奶農巧用大蒜皮喂牛,據說能省4成粗飼料;近年來也有一些關于花生秧、紅薯秧飼喂奶牛的科學研究,因為很多農民只摘果不收秧,加上保存不當,導致花生秧和紅薯秧每年都有很多浪費。花生秧和紅薯秧同屬豆科植物,也含有較為豐富的蛋白,如果進行適當加工貯存,是一種不錯的考慮。

    40多年來,中國乳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正如中荷奶業發展中心主任李勝利教授說的,中國奶業未來還有20-30年的黃金期。

    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形勢以及越來越嚴格的環境保護需求下,多元化、可持續發展才是中國奶業的未來。

版權聲明:本文轉自網絡,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qq:1240812330】刪除,謝謝!

APP下載
官方微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