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和天邦股份5大養豬上市公司,在2021年度虧損總額達到了200億元,這也是歷屆豬周期中,虧損數額最多的??梢哉f,中國的豬產業,已經到了絕地。
這其中,溫氏股份預計最高虧損97.5億元,牧原股份10億元,新希望29.8億元,正邦科技65.2億元,天邦股份22.5億元。
除了牧原股份,其他四家養豬公司,在行業火爆的時候,掙錢也是那么艱難,但虧起來都不甘落后,預報出來的虧損數字,一個比一個多。
更有甚者,溫氏股份上半年已經虧損了31億元,照此計算,前三季度溫氏股份將虧損130億元左右,新希望上半年也虧損了23億元,匯總后前三季度預計虧損50億元左右。
另一個頗具戲劇性的是正邦科技,2018年凈利潤1.9億元,2019年凈利潤16億元,2020年凈利潤57億元,前三年合計實現凈利潤75億元。而此次正邦科技預計第三季度虧損65億元,加之上半年已經虧損了14億元,前三季度合計虧損79億元。也即是說,正邦科技前三季度把前三年掙的錢虧得干干凈凈,還倒貼4億元。
除了牧原股份以外,其他幾家上市公司,情況也不容樂觀,前幾年掙的錢,大部分都賠了進去。
有媒體報道稱,截至上周,全國生豬價格最低跌至了11元每公斤以下。三季度剛開始的7月份,以溫氏股份為例,當月公司銷售生豬127.85萬頭,收入22.66億元,當時每公斤還是15.8元。
而另一方面,由于農產品的上漲,飼料的價格卻并沒有同比下降,對飼養戶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這輪豬周期見頂之后,下跌速度之快、價格跌幅之深,為史上所罕見。到底是什么原因?換句話說,正如標題所言,是什么力量把中國的豬趕到了絕地?
筆者個人認為,除去宏觀和政策因素,豬周期以如此慘烈的方式見底,乃是資本任性,或者說是資本豪賭的結果。
眾所周知,由于非洲豬瘟的影響,我國生豬行業在2018年8月份見底,隨后開始逐步恢復,于2019年上半年開始快速升溫,進入加速上漲期,從2019年底豬肉價格見頂后,至2020年底,均處于高位震蕩期。
這其中,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生豬行業發展的政策,資本市場養豬行業的頭部上市公司,也加大杠桿,規??焖贁U張。
令人不解的是,在2021年初期,豬肉明顯進入下行周期后,部分龍頭上市公司,仍然利用資本市場優勢地位,在沖規模的道路上,既不減速,也不踩剎車。
比如新希望,2020年底,全年籌資現金流入達到了708億元,其中增加獲得資金40億元,短期借款103億元,長期借款229億元,當年固定資產增加一倍,達到288億元,在建工程增加1.3倍,達到了110億元。
而其他幾家的瘋狂程度,也不亞于此。讀者可自行查閱,不再一一贅述。
但,誰都可以不說,牧原股份是必須要說的。這家中國最大的養豬企業,河南首富秦英林掌控的公司,在2018年行業艱難時期,確實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2020年以來,在行業過熱乃至于下行的時候,卻沒有起到龍頭公司應該有的作用。
年報顯示,到2020年底,牧原股份短期借款達到了165億元,增加了2.9倍,長期借款為103億元,增加了8.3倍。特別矚目的是,固定資產585億元,增減了2.1倍。這說明在前幾年,牧原股份已經未雨綢繆,走在行業的前面,大量在建工程在2020年底,已經投入了使用。
而恰恰是2020年底到2021年初期,豬肉價格開始掉頭向下,生豬從40元每公斤左右,一直跌到現在的11元。
更不可思議的是,8月16日,牧原股份再次發行可轉債,募集資金95億元,全部用于擴大產能:即全部用于生豬養殖建設項目和生豬屠宰項目。
據披露,加上自籌資金,牧原股份擬投資88.7億元用于新增23個生豬養殖基地,新增養殖規模677萬頭,擬投資22.87億元用于新建4個生豬屠宰項目,合計屠宰能力達到1300萬頭。
此時正值急速下行周期,相關部門也正在想法設法保價穩產,百億級別的大資本殺入,不啻于冬天里,從西伯利亞突降來一股寒流。
資本不能任性。在行業正在探底的關鍵時期,上半年幾乎全行業已經虧損的情況下,大資本的進入,容易對剛剛修復的供應鏈產生沖擊,也削弱了有關部門保產穩價措施的效力。
最終結果是,全行業為大資本的利益,付出極大的代價。
牧原股份的秦英林、新希望的劉永好,或者是廣東溫氏家族,你們可能會說,中國生豬產量巨大,集中度低,你們擴產上量,對行業產生的沖擊不大。但你們是行業龍頭,是上市公司,具有快速的融資和調動資源的能力,到底影響多大,市場自有公論。
不管如何,盲目擴張,導致動輒數億元的慘烈虧損,從最小處說,也是辜負了中小股東的托付,沒有盡到上市管理者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