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處于輿論漩渦之中的雙匯發展如期召開2021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此次會議分中國香港、漯河兩個會場同步進行。年過八旬的萬隆提前10分鐘到達香港分會場,和他一并出席的還有萬宏偉、郭麗軍等人。雙匯發展總裁馬相杰則在漯河會場參會。
根據公告,此次提交股東大會表決的提案共7個,主要涉及董事會換屆事宜。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關于公司董事會換屆選舉非獨立董事的議案》。除此之外,對于此前外界關注的“進口肉”問題,萬隆也作出了回應。
據了解,在雙匯發展董事會換屆之前,雙匯發展母公司萬洲國際已在8月12日完成新老交接。
據萬洲國際披露,萬隆已辭任行政總裁,留任公司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提名委員會主席、食品安全委員會主席及風險管理委員會主席。執行董事郭麗軍接替萬隆出任行政總裁。
31日晚間,雙匯發展發布《第八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決議公告》,會議選舉萬隆先生為公司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萬宏偉先生為公司第八屆董事會副董事長,任期與公司第八屆董事會任期一致。
與此同時雙匯還公布了《2021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告》,萬隆以99.9601%的得票率當選為公司第八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萬宏偉、郭麗軍、馬相杰的得票率分別為99.9732% 、99.9617%、99.9867%。
從履歷上看,郭麗軍、萬宏偉、馬相杰都是70后,其中,萬宏偉是萬隆次子,接受過良好的國際教育,參與了萬洲國際收購史密斯菲爾頓的全過程,萬隆選擇他“接班”,顯然是有企業國際化方面的考慮;郭麗軍出身雙匯發展財務部門,歷任雙匯發展CFO、萬洲國際CFO;而馬相杰是雙匯發展歷史上第一個由鮮凍品事業部總經理上任雙匯發展總裁的高管,他本身亦有技術背景。
“萬隆選擇這個架構,應該說,就是為了“后萬隆時代”的平穩過度做準備,一個兼顧了國際化、財務審慎性以及技術和生產銷售一線的三角結構,是一個比較平衡的班子配置,應該可以承擔起平穩過渡的歷史任務。”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
對于新一屆董事會的產生,萬隆充滿信心,他表示,雙匯發展將進入新的高質量發展時期。
他表示,十四五期間,雙匯將在“繼續調整結構,突出六大產業,整合全球資源,創新發展上規模”的方針指導下,圍繞肉類工業的產業化和多元化,進一步發揮和完善產業鏈優勢,屠宰業堅持做好“五個結合”,肉制品堅持做好“一調一控”,適度發展養豬業,做大雞產業,進一步壯大企業實力。
雖然關于“進口豬肉”的問題,并不在雙匯發展提請表決的7個提案里,但自萬隆長子炮轟父親之后,這就成為市場上最受關注的問題。
此前,萬洪建曾指控稱,萬隆及郭麗軍指示雙匯以高價從美國進口豬肉,給雙匯造成多達8億元的損失,對于此事,萬隆在股東大會會議間隙作出了回應。
萬隆表示,今年2月,國內生豬養殖出欄量出現大幅下降,豬少價高,國內生豬價格是4.2萬元每噸,當時雙匯以2.58萬元每噸的價格從美國進口, 國產和進口一噸相差1.6萬元。
“這么大的價差,一是有利于雙匯參與市場競爭,二是利于公司降低成本。”萬隆介紹說,基于當時的市場行情,公司作出進口豬肉的決策。
對于雙匯8億元損失的質疑,有公眾號曾做過詳細的財務分析:
雙匯通過羅特克斯采購的在全部采購中的份額逐年增加:從2015年4.8%上漲為21.14%。
采購金額也隨之增加,2020年同比增長最為明顯,達到了132%。雙匯發展為什么大量增加對進口豬肉的采購?主要是受中美豬肉價格變動的影響,美國市場價格,顯著低于中國市場價格。
2015年至2020年,美國市場的豬肉平均批發價格一直保持相對平穩的狀態,變動較小,但與國內豬肉市場價格相差不大。所以,前期雙匯發展并沒有大量從美國進口。
但是,2019年到2020年,中國市場的豬肉平均批發價格的逐漸攀升,特別是2020年,中國豬肉價格已經達到了美國豬肉價格的兩倍。雙匯發展由此增加了美國的采購量,來降低成本,維持利潤,這是完全合理的行為。
海豚社分析師提取了雙匯財報中,雙匯歷年從羅特克斯的采購金額,將之與美國平均市場價格相除,可以大致得到雙匯發展從國外進口的豬肉噸數。再以此噸數,和同期中國市場豬肉均價相乘。得出結論:在2019年和2020年,進口都為雙匯節省了更多的資金。
海豚智庫分析師推理得出,2021年Q1,雙匯發展從美國采購的豬肉極有可能就是萬洪建所說的造成損失的訂單。
根據前瞻網披露的中國市場豬肉批發價計算得出,2021Q1豬肉估算批發價格為42210元/噸。而這一價格也遠高于萬洪建所說的雙匯發展抬高價格后的25800元/噸。
可以肯定的是,在不考慮運輸、其他因素的情況下,雙匯發展從2019年至今,提高美國凍豬肉的采購量,比在中國采購豬肉更加便宜,能夠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提高利潤。
其中,在2020年節省了119.04億元,在2021年的上半年也同樣帶來了8億元的節省,而并非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