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今日在發布會上表示,隨著中秋、國慶兩節臨近,農產品消費將迎來傳統旺季。一般這個時候農副產品價格都會有所上漲,這是一個規律。除了糧油外,今年豬肉、蔬菜、水果等“菜籃子”產品生產供給形勢也不錯。
特別是生豬產能完全恢復,7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量分別恢復到2017年年末的101.6%、100.2%,提前半年實現恢復目標。因此,節日期間我國農產品市場供給是有保障的,尤其是豬肉,在座的各位可能知道,近期下跌非常快,也希望大家趁這個機會多吃豬肉、多買豬肉。
除此之外,針對前段時間暴雨對河南部分地區玉米、大豆的影響,馬有祥表示,7月份玉米、大豆的全國均價都呈現穩中有跌的走勢,從監測情況看,受河南暴雨災害的影響有限。目前,小麥收購旺季逐步接近尾聲,貿易商售糧加快,價格較前期穩中略有回落,河南等主產區收購價在每斤1.25元左右。
近期豬價快速下跌的主要原因是豬多了。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全國生豬出欄33742萬頭,6月末生豬存欄43911萬頭、能繁殖母豬存欄4564萬頭。
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8639萬頭、9915萬頭和934萬頭,同比增長34.2%、29.1%、25.6%。這三項數據絕對值和增幅均創近五年來新高。
通過2017年至2020年半年生豬出欄率(生豬上半年出欄數/全年出欄數)的對比值外推,2021年全年生豬出欄量將在5.86億頭—7.35億頭之間(最低5.86,最高7.35,均值6.74)。
不止我國的豬肉市場足夠,我國還進口了很多的豬肉,從海關總署發布的豬肉進口數據中,1-7月份的豬肉進口數量為266萬噸,光是7月份之時,就進口了35萬噸,由于進口豬肉的數量多,再加上我國內的生豬存欄數量足夠,因此豬肉市場一直處于一個飽和的狀態。
豬肉價格快速下跌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但從長遠來看,或可能會使養殖企業的積極性受到打擊,影響更長一段時期的豬肉供給和肉價穩定。
發改委近日發布的消息稱,近期以來,在新冠疫情反復及天氣情況的擾動作用下,我國生豬價格繼續低位運行,疊加飼料價格的上漲,近期的豬糧比價也跌至5:1到6:1之間,處于過度下跌二級預警區間。
為發揮中央儲備跨周期調節作用,維護豬肉市場平穩運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將會同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等有關部門再次啟動年內第二輪中央豬肉儲備收儲工作,并將督促指導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及時開展地方豬肉儲備收儲工作,上下聯動形成“托市”合力,切實保障生豬市場平穩運行。
此外,國家發改委也提示,當前生豬價格水平整體較低,建議有關屠宰企業、肉類食品加工企業等抓住有利時機,及時補充庫存;建議養殖場(戶)合理安排生產經營決策,將生豬產能保持在合理水平。
“除了再次啟動豬肉收儲外,農業農村部也明確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穩定生豬生產基礎保障政策,繼續加大對中小養殖戶的幫扶帶動,這些政策扶持將是接下來穩定豬價走勢的重要因素。”光大期貨農產品分析師呂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但也應看到,國家收儲難以改變市場短期供需結構,更多是在市場情緒方面給予提振。提振效果如何還要重點關注后期收儲量及成交率、成交價格對市場的指引。
呂品認為,目前市場關注點已從供給端轉移到需求端,后期需要重點關注需求端恢復的情況。具體來說,隨著當前新冠疫情逐步穩定,各地學校等陸續開學,且臨近十一、中秋假期,我國生豬需求有望回歸正常水平,豬價也有望同步回暖。
總的來看,目前生豬存欄、凍品庫存、進口凍肉量高企,以及超預期的供給量是目前壓制豬價的最主要因素。
在氣溫逐漸下降、臨近年底需求端向好的預期下,雖然我國豬周期整體弱勢的格局難以改變,但是在養殖深度虧損的情況下,預計四季度生豬價格繼續下跌空間有限,并有望小幅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