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指出,農機購置補貼。將育秧、烘干、標準化豬舍、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成套設施裝備納入農機新產品補貼試點范圍。全面推行限時辦理,將補貼申請受理與核驗、補貼資金兌付的工作時限分別壓縮至15個工作日以內。
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稻谷補貼和產糧大縣獎勵。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國家繼續實施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稻谷補貼和產糧大縣獎勵等政策,鞏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
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為保障農民種糧有合理收益,保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2021年中央財政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釋放支持糧食生產積極信號,穩定農民收入,補貼資金向糧食主產區傾斜。
政策要求,種質資源保護。支持加快推進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收集,啟動實施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強化種質資源安全保存和精準鑒定。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開展畜禽遺傳資源保護,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家畜禽核心育種場、種公畜站、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中心等開展種畜禽生產性能測定。
畜牧良種推廣。在主要草原牧區省份對項目區內符合條件的養殖戶進行適當補助,支持牧區畜牧良種推廣。在生豬大縣實施生豬良種補貼,加快生豬品種改良。
制種大縣獎勵。2021年,在現有國家級制種大縣范圍內,聚焦稻谷、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等重點糧油品種,聚焦種子生產、加工短板弱項,創新基地建設和發展模式,推動優勢基地和龍頭企業合作共建,強化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應用,促進種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政策指出,推進奶業振興。支持苜蓿種植、收獲、運輸、加工和儲存等,增強苜蓿等優質飼草料供給能力,降低奶牛飼養成本,提高生鮮乳質量安全水平。支持家庭牧場、奶業合作社提升生產能力和質量水平。
實施糧改飼。以北方農牧交錯帶為重點,支持牛羊養殖場(戶)和飼草專業化服務組織收儲青貯玉米、苜蓿、燕麥草等優質飼草,通過以養帶種的方式加快推動種植結構調整和現代飼草產業發展。
實施肉牛肉羊增量提質行動。在北方農牧交錯帶和南方牛(羊)產業基礎相對較好的養殖大縣,支持開展基礎母牛擴群提質和種草養牛養羊全產業鏈發展,引導增加基礎母牛存欄,建立牛羊生產草畜配套、種養結合發展機制,提高牛羊肉產品供給能力。
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包括生豬調出大縣獎勵、牛羊調出大縣獎勵和省級統籌獎勵資金。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和牛羊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由縣級人民政府統籌安排用于支持本縣生豬(牛羊)生產流通和產業發展,省級統籌獎勵資金由省級人民政府統籌安排用于支持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生豬(牛羊)生產流通和產業發展。
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統籌中央財政產業融合發展政策任務資金,引導各地聚焦主導產業,優化產業布局,整體銜接推進,新創建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5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98個農業產業強鎮,推動鄉村產業形態更高級、布局更優化、結構更合理。
擇優支持創建一批糧食、種業、肉牛產業園和產業集群。
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在全國范圍內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并擇優選擇100個縣開展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
補助采取“雙限”,補貼比例上限不超過冷藏保鮮設施建設總造價的30%(832個脫貧縣放寬至40%),單個主體補助原則上不超過100萬元,具體定額補貼標準由地方制定。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支持縣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聯合社)和示范家庭農場改善生產條件,應用先進技術,提升規模化、綠色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能力,建設清選包裝、烘干等產地初加工設施,提高產品質量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農業信貸擔保服務。重點服務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小微農業企業等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服務范圍限定為農業生產及與其直接相關的產業融合項目,突出對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的支持。
中央財政對政策性農擔業務實行擔保費用補助和業務獎補,支持省級農擔公司降低擔保費用和應對代償風險,確保政策性農擔業務貸款主體實際負擔的擔保費率不超過0.8%。
政策提出,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在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四川、云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3省(自治區)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補獎資金用于支持實施草原禁牧、推動草畜平衡,有條件的地方可用于推動生產轉型,提高草原畜牧業現代化水平。
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在畜牧養殖大省、糧食和蔬菜主產區、生態保護重點區域,選擇基礎條件好、地方政府積極性高的縣(市、區),整縣開展糞肥就地消納、就近還田補獎試點,扶持一批企業(畜禽養殖企業除外)和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糞肥收集、處理、施用服務,以縣為單位構建糞肥還田組織運行模式,帶動縣域內糞污基本還田,推動化肥減量,促進耕地質量提升和農業綠色發展。
農業生產救災。中央財政對各地農業重大自然災害及農業生物災害的預防控制和災后恢復生產工作給予適當補助。支持范圍包括農業重大自然災害預防及農業生物災害防控所需的物資材料補助,恢復農業生產措施所需的物資材料補助,牧區抗災保畜所需的儲草棚(庫)、牲畜暖棚和應急調運飼草料補助等。
動物疫病防控。中央財政對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強制撲殺和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工作給予補助。強制免疫補助經費主要用于開展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布病、包蟲病等動物強制免疫疫苗(驅蟲藥物)采購、儲存、注射(投喂)以及免疫效果監測評價、人員防護等相關防控工作,以及對實施和購買動物防疫服務等予以補助;大力推進強制免疫“先打后補”。
國家在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過程中,對被強制撲殺動物的所有者給予補助,補助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國家對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予以支持,由各地根據有關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完善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切實做好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工作。
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在地方財政自主開展、自愿承擔一定補貼比例基礎上,中央財政對稻谷、小麥、玉米、棉花、馬鈴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豬、奶牛、育肥豬、森林、青稞、牦牛、藏系羊和天然橡膠,以及稻谷、小麥、玉米制種保險給予保費補貼支持。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繼續開展中央財政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獎補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