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持續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實施脫貧地區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繼續實施奶業振興行動”。農業農村部等9部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促進奶業振興的若干意見》中鼓勵“通過發展家庭牧場,促進奶業振興。” 河北省委、省政府2019年出臺了《奶業振興綱要(2019-2025)》和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奶業振興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積極發展奶牛家庭牧場,培育適度規模奶牛養殖主體,加快確立奶農規模化養殖的基礎性地位”。這充分彰顯了國家堅定奶業振興的鮮明態度,“經濟實用、種養結合、技術幫扶、智能高效、生態環保、互惠共贏”的適度規模奶牛家庭牧場將是奶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家庭農場的概念漸行漸熱,奶牛家庭牧場建設如火如荼。那么如何界定奶牛家庭牧場?奶牛家庭牧場有哪些模式?認定標準是什么?在行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至今尚無對家庭牧場進行有個統一的規范標準,這直接影響了家庭牧場的健康發展。這就必然要求我們的奶業標準要不斷完善與提高,制定《河北省示范型奶牛家庭牧場》標準勢在必行。
在此背景下,河北省奶業協會組織石家莊君樂寶乳業有限公司、利拉伐(天津)有限公司、定州市四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國科誠泰農牧設備有限公司、北京杉牧創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奧耐爾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和哈爾濱華美億豐成套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了標準的起草、編制工作。
在經過資料收集、分析對比、實地調查等一系列前期準備工作,后期多次組織專家組聽取了標準起草組的標準編制情況說明,對團體標準進行逐章、逐條審查和討論,提出意見與建議,并針對性進行修改與調整,征得專家組一致同意該標準通過審查,歷經近1年的努力,形成部分標準征求意見稿,最終正式對外發布《河北省示范型奶牛家庭牧場》團體標準。
本標準首次對示范型奶牛家庭牧場進行了定義:家庭主要成員參與經營管理且收入是家庭主要經濟來源,全群養殖規模在500-2000頭,具有符合環保要求的無害化處理糞尿、污水的設備設施和配套種植飼草料、消納糞污的土地,在生產設備設施和生產工藝流程等方面具有先進性和示范作用的奶牛養殖場。
本標準從奶牛家庭牧場的基本要求、選址與布局、生產設施與設備、管理與防疫、廢棄物處理、生產水平和質量安全等方面進行規范,對奶牛養殖模式和發展方向具有引導示范作用, 促進我省奶業行業高質量發展,為河北全面建成奶業振興示范省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