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推進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綠色發展為導向,實施肉牛產業“五大提升工程”,構建“五大保障體系”,采取規模化養殖和分戶飼養相結合的方式,努力擴大肉牛養殖量和養殖群體規模,推進養殖專業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營銷品牌化、服務社會化,加快把肉牛產業發展成為現代畜牧業主導產業,有效解決農民增收“天花板”問題,為“十四五”時期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提供強力支撐。
二、 產業布局
綜合考慮全市肉牛產業基礎、資源條件、生產優勢及發展潛力等因素,堅持相對集中、分散飼養相結合的原則,按照“兩區”進行布局。即以舒蘭市朝陽鎮、天德鎮、開原鎮,蛟河市天北鎮、漂河鎮、白石山鎮,樺甸市二道甸子鎮、八道河子鎮、樺郊鄉和磐石市朝陽山鎮、富太鎮、石嘴鎮等肉牛養殖密集鄉鎮為依托,打造標準化養殖、精深加工、流通服務為一體的肉牛產業示范區;以各縣(市)區其他鄉鎮為重點,鼓勵廣大農戶舍飼圈養、清潔生產,適度規模發展肉牛養殖,不斷擴大能繁母牛群體規模,打造肉牛產能潛力增長區。
三、發展目標
到2022年底,全市肉牛飼養量達到100萬頭,牛肉產量達到10萬噸,肉牛產業產值達100億元以上;到2025年底,全市肉牛飼養量達到130萬頭,牛肉產量達到13萬噸,肉牛產業產值達130億元以上。
四、實施“五大提升工程”
(一)實施肉牛養殖規模提升工程
1. 擴大肉牛養殖群體規模。倡導“小規模、大群體”整村推進、分戶飼養的養殖發展模式,大力推行“自繁自育、藏牛于戶”為主的養殖方式,強化政策引導,鼓勵支持廣大農民積極參與肉牛養殖,夯實肉牛產業發展基礎。充分發揮龍頭企業、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大戶引領帶動作用,通過“企業+農戶”“合作社+農戶”“大戶+農戶”等合作模式,與農戶簽訂育肥購銷合同,形成擔保貸款、托養分紅、訂單生產等多種利益聯結形式,進一步帶動農戶增加基礎母牛存欄量,迅速擴大養殖規模,促進農民增收。積極開展肉牛養殖示范村試點建設,因村施策,積累可復制、可推廣的整村推進肉牛養殖工作經驗,逐步形成多戶帶一村,一村帶多村,多村集聚連片的發展格局。到2025年,力爭全市肉牛養殖場(戶)達到6萬戶以上。(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各開發區)
2. 加快推進肉牛養殖標準化進程。堅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以創建肉牛產業示范區為重點,加快肉牛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鼓勵支持規模養殖場(小區)改造提升基礎設施條件,擴大養殖規模,圍繞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和監管常態化,提高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形成標準化養殖主體。深入開展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高標準創建一批生產高效、環境友好、產品安全、管理先進、防疫規范的肉牛標準化示范場。到2025年,力爭全市年存欄100頭或出欄50頭以上的肉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發展到400個以上。(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各開發區)
3. 加快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實施良種選育引進工程,提純扶壯本地母牛品種,引進西門塔爾、安格斯、利木贊等適合本地發展的優良品種,擴大優質良種群體規模。加強良種繁育技術推廣,淘汰性能退化產能,提高肉牛良種供應能力。鞏固提升肉牛人工授精站點服務水平,強化良種肉牛凍精引進和管理,完善繁殖改良、液氮儲存運輸等設施設備,為加快良種肉牛擴群增量提供種源支撐。力爭到2025年,全市肉牛能繁母牛達到35萬頭以上,肉牛人工授精站點達到270個。(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各開發區)
(二)實施龍頭企業培育提升工程
4. 增強招商引資力度。把招商引資作為促進肉牛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全市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政策優勢和技術優勢,整合調動各種招商引資資源和力量,利用永吉縣黃榆皓月育肥牛養殖基地、舒蘭大潤德肉牛屠宰設施等閑置資產筑巢引鳳,瞄準省內外大型肉牛產業化龍頭企業,集中培育和引進飼料加工、品種改良、健康養殖、屠宰加工、熟食開發、冷鏈物流、有機肥生產等產業化項目,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推動龍頭企業和養殖基地對接,將畜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緊密結合起來,實行產加銷一體化經營。(責任單位: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各開發區)
5. 延長精深加工產業鏈條。采取內培外引、政策扶持等措施,培育壯大本地龍頭企業,積極延伸產業鏈條,引入精深加工領軍型企業,積蓄產業轉型升級動能。開展科技創新、產品創新,建設精深加工項目,發揮項目企業組織生產、開拓市場、牽動基地的功能,培育上下游產業合作新型模式。瞄準高端市場需求,開發熟食制品、休閑食品、保健食品等中高檔牛肉產品,研發毛皮、骨血、筋膜、臟器等高附加值產品,推動肉牛產品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增強龍頭企業整體實力。到2025年,全市力爭打造肉牛產業化龍頭企業20家。(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各縣〔市〕區、各開發區)
(三)實施品牌創建營銷提升工程
6. 加大品牌創建力度。加快推進企業特色品牌建設,大力宣傳推廣“樺牛”“天一岡山黑牛”品牌創建經驗,鼓勵引導肉牛養殖加工企業努力提升品質,強化品牌意識,培育特色品牌。加強樺甸黃牛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依托吉林市位于長白山脈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的肉牛養殖自然條件優勢,努力打造在全國有較高知名度的“吉牛”“樺牛”品牌。深入開展綠色、有機、無公害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加大“免疫無口蹄疫區”宣傳力度,以中新食品區為載體,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鼓勵支持企業利用各種宣傳媒介,以及大型展會、品牌招商等多種形式,加大產品宣傳推廣力度,提升產品知名度和品牌核心競爭力。(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委宣傳部、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各縣〔市〕區、各開發區)
7. 健全市場流通體系。壯大肉牛經紀人隊伍,實現養殖場(戶)與市場有效對接。引導企業建立冷鏈物流網絡,加強與批發市場、大型超市、餐飲連鎖對接,形成高效快捷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發展連鎖、直銷、專柜等實體經營模式,促進線下銷售;鼓勵經營主體依托知名電商平臺建立特色畜產品網店,大力發展網上營銷。健全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機制,幫助企業和養殖場(戶)化解生產經營風險。鼓勵舒蘭、樺甸等肉牛養殖集中縣(市)建設產地活牛交易市場,培育壯大蛟河市活牛交易市場,完善集農資供應、活畜交易、信息發布、產品銷售等功能于一體的區域性肉牛交易中心。到2025年,本地活牛市場年上市量達50萬頭以上。(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各縣(市)區、各開發區)
(四)實施種養循環提升工程
8. 推進秸稈飼料化和糧改飼進程。把“秸稈變肉”工程擺上重要位置,加快秸稈飼料化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廣秸稈青(黃)貯、氨化、膨化和全混合日糧等加工技術,增強適口性,增加采食量,改善消化率,提高秸稈飼料轉化利用率。到2025年,全市秸稈飼料化利用能力達到135萬噸以上。穩步推進“糧改飼”,突出抓好飼草種植、收貯、利用三個關鍵環節,鼓勵肉牛養殖場(小區)與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對接,充分收集農作物秸稈、林間牧草,配套建設相應的飼料種植基地,擴大全株玉米、甜高粱、蘇丹草和苜蓿草等優質專業飼料種植面積,鼓勵支持項目研發,加強優質飼草品種培育與種養結合,豐富飼料需求供給。到2025年,全市飼草料作物種植面積達5萬畝以上。(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農科院,各縣〔市〕區、各開發區)
9. 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持續抓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建設,支持肉牛規模養殖場建設完善畜禽糞污處理設施裝備,嚴格落實養殖場環評審批和備案管理制度。指導散養密集村屯建設畜禽糞污集中收儲點,通過宣傳、執法監管等綜合手段,引導散養戶主動將糞污運送至集中收儲點存放,實現分戶收集、集中處理。積極推廣“畜禽糞污+玉米秸稈”堆積發酵、有機肥加工等實用技術,促進養殖糞污全量還田利用,保護黑土地生產性能。(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各縣〔市〕區、各開發區)
(五)實施科技創新提升工程
10. 強化科技創新引領。積極引導肉牛產業化龍頭企業與吉林大學、吉林農業大學、吉林市農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高科技企業實施“高位嫁接”,組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團隊,支持龍頭企業建立研發中心、實驗室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重點開展胚胎移植、性別控制、優質高端牛肉生產、精深加工等高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占領產業發展制高點,努力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推進中新食品區食品檢測體系建設,統一使用體系標識,應用先進檢測技術設備,對肉牛產品開展檢驗檢測,引領企業產品質量檢測技術創新。(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市農科院,各縣〔市〕區、各開發區)
11.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建立健全農村科學技術培訓體系,充分發揮畜牧系統技術資源優勢,進一步完善“專家+畜牧技術人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技術服務模式,采取“集中培訓、入戶培訓、觀摩培訓、網絡專欄培訓”等方式,推廣良種、良舍、良法、疫病防控、獸藥飼料開發、優質特色畜產品生產等先進適用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市農科院,各縣〔市〕區、各開發區)
五、構建“五大保障體系”
(一)建立健全組織領導責任體系
1. 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發展壯大肉牛產業作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一項重要工作,結合當地實際,制定本地區肉牛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統籌謀劃,完善政策,細化舉措,狠抓落實。要切實發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抓總作用,發改、財政、金融、規劃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科技、商務、林業、市場監督管理、宣傳等部門要加強聯動配合,制定相應扶持政策,解決產業發展中的資金、立項、用地、水電、技術、質量安全等要素保障問題,形成工作合力,統籌推進肉牛產業發展。(責任單位:市直相關部門,各縣〔市〕區、各開發區)
2. 強化責任落實。建立目標責任落實機制,將發展肉牛產業納入各縣(市)區、開發區績效評價考核體系,堅持因地制宜和突出重點的原則,明確具體推進措施。建立督導反饋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及時摸清推進肉牛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建立問題清單,交辦相關屬地和部門協調解決、跟蹤落實。(責任單位:市直相關部門,各縣〔市〕區、各開發區)
(二)健全完善政策扶持體系
3. 強化政策資金扶持。認真落實國家和省有關肉牛產業發展的各項資金扶持政策,做到應補盡補,實現政策推動效應的最大化。用好用足市級鄉村振興和科技創新等專項資金,以推動肉牛生態健康養殖、產業鏈條延伸和科技創新為重點,制定具體實施方案,主要支持養殖場新(改、擴)建、良種繁育、飼料開發、糞污處理、屠宰加工、品牌培育、市場推廣、貸款貼息等方面。合理統籌產業投資發展基金,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和專業化管理,以實現基金良性運營為基礎,采取股權投資、保本保息等方式,支持龍頭企業產業鏈條延伸及標準化規模養殖基地建設。各縣(市)區要加大對肉牛產業發展的資金投入,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調動社會各界和農民發展肉牛產業的積極性。(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各縣〔市〕區、各開發區)
4. 強化金融信貸支持。鼓勵引導農業銀行、郵儲銀行和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根據不同養殖規模,創新金融支持肉牛產業貸款品種和方式,采取“信用擔保+”“政銀擔”三方合作等信貸服務模式,大力推廣“惠農e貸”“農擔通”等金融信貸產品,降低貸款準入門檻,延長貸款期限,執行優惠利率,提高貸款審批效率。探索土地經營權、養殖圈舍、大型養殖機械抵押貸款,支持具備活體抵押登記、流轉等條件的區域按照市場化和風險可控原則,積極穩妥開展活體抵押貸款試點。積極推廣“吉農牧貸”信貸模式,各縣(市)區要用好政府增信機制,設立“吉農牧貸”貸款擔保風險補償金,積極爭取省級配套補助,強化與農業銀行協商合作,落實基金運行管理責任,破解肉牛產業融資難題。大力推進肉牛養殖保險,采取政策性保險與商業性保險相結合的方式,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愿”的原則,鼓勵養殖場(戶)與保險公司建立穩定保險合作關系,加大肉牛保險保費補貼支持力度,完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與保險聯動機制,擴大保險覆蓋范圍,不斷提高風險抵御能力。充分發揮創業擔保貸款助力創業作用,加大對養牛創業貸款的信貸扶持。(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金融辦、市財政局、中國銀保監會吉林監管分局,各縣〔市〕區、各開發區)
5. 保障產業發展用地。各縣(市)區、開發區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新農村建設中,要充分考慮規模化畜禽養殖的需要,預留用地空間,鼓勵引導養殖用地經營權流轉,滿足肉牛養殖發展用地需求。認真落實《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關于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自然資規〔2019〕4號)和《吉林省自然資源廳吉林省農業農村廳吉林省畜牧業管理局關于規范設施農業用地管理的通知》(吉自然資規〔2020〕1號),進一步細化完善設施農業用地備案管理程序,提高用地取得效率。鼓勵利用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閑置土地發展肉牛養殖,涉及使用林地的,依法依規辦理用地手續。(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林業局、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各開發區)
(三)加快構建人才創業服務體系
6. 鼓勵返鄉人才創業發展養牛。落實初次創業補貼政策,鼓勵引導返鄉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發展肉牛養殖產業。深入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加強返鄉創業基地建設,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培養一大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立志扎根農村的新型職業農民,為肉牛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委宣傳部、市財政局,各縣〔市〕區、各開發區)
(四)加快構建品牌開發扶持體系
7. 加大品牌開發扶持力度。各級政府要在預算安排的涉農專項資金中統籌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對被認定為馳名商標、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的生產主體給予獎勵,對通過中央、省、市廣播電視臺、報刊雜志等傳統媒體以及參加大型展會進行品牌宣傳推介的企業、專業合作社給予宣傳推介補貼。建立市場監管部門與公安等各執法部門的聯合打假工作機制,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商標品牌保護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商標侵權假冒違法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委宣傳部、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各縣〔市〕區、各開發區)
(五)健全完善質量安全保障體系
8. 全面提升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明確各縣(市)區、開發區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養殖場(戶)主體責任,全面落實免疫、監測、檢疫等各項防控措施。建立完善涵蓋動物疫病監測診斷、疫情預警預報、疫情應急處置、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疫病綜合防治的動物防疫體系,加強全市免疫無口蹄疫區建設,強化引種、養殖、交易、流通、加工等環節的動物衛生監督,提高防范肉牛疫病風險能力,保障產業健康發展。加強鄉鎮畜牧獸醫站建設,穩定村級防疫員隊伍,夯實動物防疫工作基礎。(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各開發區)
9. 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依法落實“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為第一責任人”的畜產品質量安全責任體系。建立有效的執法聯動機制和信息互通機制,強化監管合力。堅持問題導向,深入開展以打擊私屠濫宰、濫用獸用抗菌藥、非法添加“瘦肉精”、制售注水肉等為重點的專項整治,始終保持對違法行為高壓嚴打態勢。深入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建立健全“鼎e鼎”畜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嚴防出現區域性、系統性質量安全事件。(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各縣〔市〕區、各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