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不是某一企業寫在文件里的戰略,而是對集團企業養豬擴張中普遍性動機和動作的一個梳理和總結。全文共梳理了八個要點,分為四次在“謀易智造”微信公眾號號發布。本篇是四篇連載的第二篇。
上接:王中┃集團養豬發展戰略的八字訣(1)
三、“炒”字訣
無疑,我們前面說到的養豬企業要迅速發展最重要的三個資源:政府(政策)、人才、資金都是向行業的頭部企業傾斜的。可以說,現在養豬業的頭部企業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了,如果以規模論前四強是誰?牧原、溫氏、新希望、正邦,這四家都是上市公司。企業為什么要上市?其中一個好處就是融資,不僅好融到錢,融資成本也低。
怎么才能融到更多的錢?你的市值要高。很多企業去融資的時候,是要質押股票的,那么,你的市值越高,能夠融到的錢也就越多。規模前四強里面除了正邦現在的市值不到500億元,其它的三家都在千億以上,牧原在最高的時候,甚至接近4000億元。套用藍翔格式的一句廣告語:要論擴張哪家強?河南南陽找牧原!牧原在本輪非瘟疫情當中,應當是擴張最快的,短短兩年不到,成功逆襲超越溫氏,出欄量一躍排名第一。這當然和融資能力有關。
在這一輪養豬概念股的市值大漲中,最大的收益者除了養豬企業本身,再就是那些基金了。所以,那些基金是在攜手抱團炒高市值,這本來就是“你好,我也好”的事情:養豬企業可以輕松解除股票質押的壓力,還可以大量融資。而基金公司要的是階段性的利益,所以,股價翻個幾倍都不是問題。
千萬不要以為股價是散戶炒上去的,散戶賺錢的概率非常小。尤其是涉豬的行業內人士,因為非常了解這個行業,反而是最不敢炒養豬概念股。為什么?太了解了,越了解就越恐高,所以,只能一直拍大腿,后悔沒炒養豬股。
一句話,要想迅速擴張,最好的融資方式就是上市,上市后最好的方式就是炒高市值。
四、“拖”字訣
目前,有兩家企業聲稱具備年出欄7000萬頭以上的生產潛能(或者叫理論產能)。請注意,這里說的是“生產潛能”。有人說這些數據是吹牛,我倒不那么認為。什么叫生產潛能?就是已經拿到的土地、建設的圈舍,如果開足馬力生產可以達到的數字。
如果是豬價高的時候(比如現在的行情),任何一家企業都會開足馬力和時間賽跑。據牧原披露,2020年出欄要達到1750-2000萬頭,正邦要出欄1000萬頭。當然,這是指豬價高,暴利的時候。
但生豬行業是有豬周期的,在低谷期養得越多,豈不虧損越多?這一點大家不用擔心。現在最好的就是政策了,因為要求各省都要基本實現自給,所以,各地都給了歷史上最好的政策。
也就是說,要想上項目,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集中上了那么多項目,如果進入虧損期怎么辦?不用怕,這時候“拖”字訣就是個好策略了。先開工,工程可以慢慢的建,豬也可以先別關進去,反正坑已經占了。等到判斷豬價進入回升期的前夜再加快速度也不遲。這一點,屠宰業的雨潤是做的最好的。
這就是常說的布局。現在布的是產能,是消費大省的占位,而非實實在在的出欄量。等到這些大型項目都建成了,產能嚴重過剩的時候,還想拿地?還想補貼?還想低成本融資?機會早就過去了,想都不要再想。這一點,對大企業適用,對家庭農場也適用。所以,我說如果真的想養一輩子豬,現在拿地,辦好合法手續,可能是最好的機會,也是最后的機會。關不關豬,養不養,根據行情再說。過了這個村,哪還有這個店?
所以,大企業聲稱要實現的產能被《財聯社》一統計達到了20億頭。會不會實現?當然是永遠不會實現,全世界的需求不足14億,就是其它國家都不養豬了,全由中國的大企業養,也還要剩下6億頭,怎么可能?所以,說歸說,做歸做。現在是占位階段,后面還有“拖”字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