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第九屆)國際家禽產業論壇上,行業大咖開展思維與智慧的碰撞,共同探討中國蛋雞產業如何化“危”為“機”。

近年來,種業國際競爭激烈,容易受國家關系的影響。新冠疫情在影響國際貿易鏈的同時,刺激國內生產和供應鏈的轉型升級。如何正視這一系列挑戰?
周寶貴:雖然全球經濟一體化是發展方向,但國際貿易紛爭依舊存在并時常加劇,產品貿易、食品供應往往成為國家談判的籌碼。特別是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給中國畜禽產業形成了巨大挑戰。在國內,新冠疫情造成飼料供不上、物資運不進、產品銷不出、用工回不來、活禽交易市場關閉等,蛋雞行業急需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合作大于競爭,政府、行業協會和產業鏈各群體需要團結一致共同應對挑戰。

安全是中國蛋雞產業的總基調
中國是蛋雞大國,更是畜禽產品消費大國。在國際關系難以把控、世界糧食危機初顯的當下,如何加強自主育種、保障生產和供應鏈穩定,是確保“中國人飯碗端在自己手中”的關鍵。
周寶貴:當前國際關系復雜多變,加快自主育種是提高我國種業競爭力、確保國人飯碗安全的根本途徑。一方面,本土育種企業更了解中國市場的品種需要,更全面、更充分地掌握不同地區消費群體的多元化需求,充分發揮本土化品種優勢。另一方面,家禽育種素材豐富,將傳統育種與基因生物、芯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育種技術高效融合,育種進程將大幅提速增效。以京系列蛋雞為代表的國產品種成功培育和市場的高度認可,充分表明我國自主育種的在蛋雞行業穩定健康發展的核心價值。

創新是蛋雞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旋律
近年來,中國蛋雞產業積極推動各領域創新,朝著“標準化、現代化、生態化”等方向轉型升級。新冠疫情影響下,差異化、智能化成為了產業應對困難的新抓手。
周寶貴:新冠疫情沖擊下,新業態、新模式逆勢上揚,催生構建全新的產業生態系統。直播培訓、線上交易、遠程問診、自助診斷等新模式快速推進,成為從業者和消費者的新寵兒。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的智慧蛋雞產業平臺,創新生產組織模式,提供一系列優質、高效的智能化服務,解決養殖戶運不進、賣不出、缺技術的難題,加速我國家禽業信息化和智能化進程。

供需平衡是構建產業新格局的關鍵
近年來,我國豬、雞等畜禽產業波動較為頻繁,既造成從業者的盲目發展和損失,也影響我國消費市場和人民生活。2020年上半年,雞蛋價格行情低迷,疫情只是“幫兇”,主要原因是2019年紅利刺激造成盲目擴增,導致產能過剩、供需失衡。
周寶貴:掌握并利用行業大數據,全面了解市場現狀和未來趨勢,實現信息公開、透明,是有效控制產業大幅波動的關鍵。基于中國蛋雞10年大數據,智能分析開發的“進雞指數”,與蛋價指數、成本指數、盈利指數,共同構建中國蛋雞市場的導航圖,指導養殖戶生產和交易,提升養殖效益,實現高產出、高效率、高效益。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是不會簡單的重復。進雞指數的預測功能能夠幫助養殖場(戶)利用行情周期性、季節性規律“查歷史、知現在、測未來”把握進雞時機、避免盲目擴增,助力實現行業供需平衡。

危機中孕育新機,變局中打開新局。面對國內外系列挑戰,中國蛋雞產業正加速轉型升級進程,加強自主育種,共建產業平臺,引導市場供需基本平衡,共同構建和諧發展的蛋雞產業新格局。
》》本文根據會議錄音整理,嘉賓發言有刪減,供行業人士參考。整理人:杜晨紅、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