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制品行業的穩定發展,在行業數據中表現明顯。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月報),2019年1—11月,我國規模以上乳制品企業565家(上年589家),銷售總收入3577億元,同比增長12.44%(去年為10.02%),這是自2014年以來首次突破12%;利潤總額336.1億元,同比增長51.86%(去年為4.71%);銷售收入利潤率為9.4%(去年為7.2%)。
乳制品產量2471.2萬噸,同比增長8.58%(去年為3.60%),這是自2012年以來增長率最高的一年;其中:液體乳產量2305.9萬噸,同比增長8.60%(去年為3.45%),乳粉產量94.8萬噸,同比增長2.69%(去年為-0.90%)。嬰幼兒配方乳粉產量約65萬噸,同比增長約-20%。2019年,乳制品產量前6位的省區有:河北、內蒙古、山東、黑龍江、陜西、河南,總產量占全國的49.34%。6個省區均處于正增長,其中河南省增長最高為43.97%。
截至2019年11月20號,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共完成乳制品的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2196個批次,檢出不合格樣品是7批次,乳制品的合格率是99.68%,與2018年基本持平;截至2019年12月13號,共完成嬰幼兒配方乳粉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2358個批次,檢出不合格樣品是5個批次,合格率為99.79%,抽檢境內的114家企業生產樣品1721個批次,100%合格。
“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但監管必須是零容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司副司長陳少洲說,“所有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都列入到我們總局的抽檢名單里邊,每年抽檢不合格的產品或者問題產品規模以上企業或者連續抽檢未發現不合格已停產或注銷企業,以及相關輿情引起社會關注的情況,我們會對企業的名單及時做出調整,有進禁也有出,是個動態過程。”嬰幼兒配方乳粉自2016年以來,采取月月抽檢,保證對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及檢驗項目全覆蓋。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食品處處長李強介紹,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嬰幼兒配方乳粉領域開展了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建立了食品工業企業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接入近20家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和品牌追溯信息,累計上傳產品追溯數據將近8億個,實現消費者對相關產品實時查詢。“2019年我們還開發了嬰幼兒配方乳粉追溯的微信小程序,提升了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關注度和熱情。目前,伊利、蒙牛、飛鶴、完達山等企業都已經接入了追溯系統,惠氏、雀巢等也都在積極跟進。”
談及國人當前的營養健康狀況,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副司長張志強表示,除了營養過剩所造成的一些慢病問題,我國國民也存在營養不足的問題,在北京和其他相對發達的12個省所開展的調查結果來看,4歲到17歲的青少年有超過95%的孩子鈣的攝入量是不足的,所以這也提示我們消費者的乳品消費處于很不理想的水平。
對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丁鋼強也表示:“從營養學上來說,讓中國人真正能夠喝足奶,我們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這需要乳業繼續加大市場推廣以及科普宣傳的力度。與國外同行相比,我們對于營養健康的研究力度還不夠,希望中國乳企能加大科技方面投入,加大對中國乳品和健康之間關系相關研究,讓研究數據反哺中國乳業進一步發展。”
會議現場,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還對參加“2019年度嬰幼兒配方乳粉主流品牌質量大賽”取得優異成績的企業進行了表彰。據了解,2019年度嬰幼兒配方乳粉主流品牌質量大賽中獲得優異成績共34家企業37個品牌。同時,協會還對履行社會責任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的43家企業進行了表彰,這包括伊利、蒙牛、光明、飛鶴、三元、衛崗、雀巢、菲仕蘭、澳優等知名乳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