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畜牧法,全面推進我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管理工作,2007年5月,農業部批準成立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并賦予了委員會開展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審定,畜禽遺傳資源鑒定、評估,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規劃論證,技術培訓與咨詢等職責。委員會成立3年來,在農業部的領導下,在各地、各部門的支持、配合下,全體委員共同努力,辛勤工作,在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畜禽審定鑒定工作依法開展畜禽品種是畜牧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實踐證明,品種審定制度是從源頭上抓好種畜禽質量、保障生產經營者合法權益的有效措施。為做好品種審定工作,嚴把關口,委員會起草制定了《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審定和畜禽遺傳資源鑒定技術規范》、《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和遺傳資源命名規則》,并多次進行補充和完善,從血統來源、育種方案、種質特性、遺傳穩定性、群體規模、檢驗檢測、中試推廣等方面做了明確規定。2007年以來,委員會審定通過了15個畜禽新品種、24個配套系,鑒定通過了84個遺傳資源。在這些審定通過的新品種、配套系中,大多數以我國地方品種為素材,按照市場需求選育開發,普遍具有適應性強、生產性能高、市場競爭力強等特點,受到消費者和生產者的歡迎,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提高我國畜禽生產水平和畜產品質量上發揮了積極作用。其中,自主培育的蛋種雞市場占有率提高到40%,長毛兔新品種的年產毛量每只達到2千克,居國際領先水平,實現了完全自我供種,黃羽肉雞育種獨樹一幟,成功利用矮小基因,實現父母代種雞節糧15%~20%。
畜禽品種清理工作順利結束2006年頒布實施的《畜牧法》,廢止了過去的國家和省兩級審定、鑒定的管理體制,要求新培育的畜禽品種、配套系和新發現的畜禽遺傳資源在推廣前,應當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或者鑒定。為貫徹、落實這一規定,委員會在農業部畜牧業司的領導下,于2009年2月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畜禽品種、配套系和遺傳資源清理工作,清理對象主要是目前仍在生產經營但未經國家審定通過的種畜禽。在清理過程中,各地上報299份申請材料,未經國家審定通過的種畜禽249個,涉及29個省(區、市)。鑒于清理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涉及的品種多、分布廣,委員會辦公室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加強組織協調,派出專家773人次,分赴24省、156縣(市)開展畜禽清理工作。專家們不怕苦不怕累,發揚持續作戰精神,以科學嚴謹的態度,認真負責地完成了清理任務,清理未通過的畜禽品種有111個,清理通過的有133個。
畜禽遺傳資源調查全部完成開展畜禽遺傳資源調查、摸清家底是加強資源保護與管理的基礎性工作。我國上一次全國性的畜禽遺傳資源調查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30多年的時間過去了,畜禽遺傳資源的分布、數量、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亟須重新調查。為此,在農業部的領導下,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聯合各省(區、市)畜牧主管部門、技術支撐機構和有關科研院校,啟動了全國畜禽遺傳資源調查項目,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在總結以往資源調查和四省(區)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委員會制定了《畜禽遺傳資源調查技術規范》、《圖示》、《調查提綱》和《現場調查表》,為全國畜禽遺傳資源調查提供了技術性指導文件。二是舉辦了10期全國性和區域性技術培訓班,培訓人員1000余人次,為推進調查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三是成立專家督導組,派出督導人員213人,對25個省(區、市)的畜禽遺傳資源調查工作進行了巡查和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四是依托國家級家禽基因庫和蜜蜂基因庫,組織完成了家禽蛋品質、蜜蜂形態等指標的測定工作。五是成立資料審核組,收集整理調查報告1900余份,涉及1025個品種,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論證,核實可疑數據,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數據的準確性。全國畜禽遺傳資源調查從2004年啟動試點,至2008年年底結束,基本摸清了我國畜禽遺傳資源家底,為編寫出版《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今年陸續出版出版《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是開展資源調查的主要目的之一,志書將全面記載當前我國畜禽遺傳資源的最新狀況,對科學決策、指導生產等將產生重大影響。自2008年啟動志書編寫工作以來,委員會組織成立了志書編寫組和審稿組,兩年多來,共組織專家200多人次到現場實地調查情況、核實數據、補拍照片。在解決“同種異名”、“同名異種”等歷史遺留問題和疑難問題上下功夫做了大量工作,對黃淮海黑豬、太湖豬、盤江牛、西南馬、中蜂等品種進行了科學拆分,對四川山羊、廣西地方雞種等進行了歸類合并。補拍了137個品種照片,完成豬、蜜蜂、家禽、特種畜禽4卷志書照片的收集補拍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共組織召開25次專題會議,對志書稿件內容進行了反復修改、論證和審校,完成了7卷志書的編寫工作。
在完成志書編寫工作的基礎上,各專業委員會分別起草了《畜禽遺傳資源名錄》,各專業委員會多次進行了討論,將提交委員會第八次工作會議討論。目前,共收錄了約800個畜禽品種和配套系,正式《名錄》將由“大委員會”討論通過后報送農業部畜牧業司。
種畜禽進出口管理的技術水平逐步提高種畜禽進出口特別是引進國外優秀種源是當前促進我國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措施。做好技術審核工作是委員會的重要職責。一是承擔對輸出保護名錄內的和首次引進畜禽遺傳資源的評審工作,起草了《從境外首次引進種畜禽評估技術要求(試行)》,對首次引進楓葉鴨、挪威紅牛、地中海水牛和向境外輸出金華豬等申請進行了評估,提出引種和輸出方案,對科學引種、防止珍貴資源流失發揮了作用。二是受行政委托承擔畜禽遺傳資源進出口的技術審核工作,起草了《種牛及冷凍精液和胚胎進口技術要求(試行)》、《種豬及冷凍精液進口技術要求(試行)》,文稿已上報畜牧業司。在近3年的時間里,審核完成了483份申請材料,并提交技術評審意見,為行政部門制定引種政策和做好審批工作提供了參考。
科技支撐作用日益突出在制定保種規劃方面,委員會提出了當前我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的基本思路,即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健全體系,以保種場保護區活體保種為主,基因庫遺傳物質保存為輔,對國家級、省級保護品種實施重點保護。實踐證明,這種思路是正確的,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是行之有效的。委員會協助完成了第一批119個國家級畜禽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的審核、驗收工作。農業部于2009年正式發布公告,并頒發了牌匾。委員會在項目評審、方案論證、技術咨詢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制定國家畜禽種質資源保護項目實施方案提供了科學依據。
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管理工作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與高度重視。近年來,聯合國糧農組織設立的畜禽遺傳資源全球聯絡點開展了大量工作,編制了《畜禽遺傳資源全球狀況報告》,召開了首屆畜禽遺傳資源國際大會,實施了全球行動計劃。我國是世界上動物遺傳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在國際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國政府一貫重視動物遺傳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工作,采取切實措施加強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積極參與畜禽遺傳資源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根據農業部的安排,委員會副主任陳偉生巡視員擔任我國畜禽遺傳資源國家協調員,我國國家聯絡點設在委員會辦公室。本著積極參與、履行職責、加強合作、維護我國利益的基本原則,委員會辦公室積極參與了糧農組織的各項活動。2007年9月,陳偉生和我代表中國政府參加了在瑞士召開的首屆畜禽遺傳資源國際大會,參與了《因特拉肯宣言》和“畜禽遺傳資源全球行動計劃”的起草和討論。2009年11月,我們還承辦了亞洲地區畜禽遺傳資源國家協調員研討會,來自亞太地區20多個國家地區的會議代表和糧農組織官員出席了會議,就加強區域合作,共同推動全球行動計劃的實施進行了交流和研討。
今后一段時期的重點工作全力以赴確保按期完成《資源志》的出版工作。
《資源志》的出版工作到了最后的沖刺階段。要對文字精雕細刻,保證質量,力爭出精品,年底前完成全部志書的出版工作。
近期,委員會辦公室將結合《資源志》出版發行,把資源宣傳工作作為重點,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對畜禽遺傳資源工作的重視,為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創造有利的社會氛圍。一是作為農業部“2010國際生物多樣性年”系列活動之一,委員會辦公室計劃在年底舉辦志書出版發布會。二是在志書出版的基礎上,完成志書中英文摘要的編寫任務,擴大志書的國際影響。三是對資源調查、志書編寫和資源清理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對工作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采取適當的方式給予表揚或表彰。
今后一段時期,委員會辦公室將組織專門力量,以《資源志》為基礎資料,通過系統整理和分析,更新《中國畜禽遺傳資源狀況》報告,為行業主管部門制定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提供依據。同時,計劃在資源調查的基礎上,聯合省級畜牧部門及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制定畜禽遺傳資源動態監測與評估方案,逐步建立監測預警機制。
繼續做好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審定和遺傳資源鑒定工作。
隨著育種技術和檢測能力的提高,委員會將不斷完善畜禽審定、鑒定技術規范,以滿足種畜禽質量管理的需要。采取組織講座、現場考察等多種形式,宣傳品種審定和管理的有關政策,盡快全部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杜絕未經國家審定的種畜禽生產經營現象。要加強能力建設和作風建設,不斷提高審定、鑒定的技術水平,做到廉潔奉公,客觀、公平、公正評審。
做好資源保護和利用規劃論證及咨詢工作。
當前,農業部正在制定“十二五”規劃,起草了《畜禽良種工程建設十二五規劃》、《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十二五規劃》,已征求各省畜牧部門和有關單位的意見。我們要抓住這一機遇,全面總結“十一五”期間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取得的成績,協助行政部門盡快制定出《全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十二五規劃》,明確保種目標、工作思路和建設重點,指導全國開展好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同時還要指導各地特別是資源大省制定省級保種規劃。
配合做好種畜禽進出口審批管理工作。
要按照畜牧法的有關規定及種畜禽進口技術指標要求,規范審核程序,量化審核內容。在完善現有紙質申報的同時,積極探索網上申報,努力實現電子評審,提高技術審核的質量和效率。加強對引進后種畜禽質量的評估,做到批批要評估,批批有報告。建立健全引種系譜檔案,為各地科學引種、開展改良工作提供基礎數據。盡快制定合作研究利用或者輸出我國畜禽保護品種的評估辦法,防止珍貴資源的流失。要對國家共享惠益方案提出指導性意見,維護國家利益。
加強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的技術指導。
為切實做好國家級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的技術指導和管理工作,根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委員會將成立專門的技術專家組,為農業部第一批公布119個國家級場、區、庫各配備一名指導專家。專家組成員將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各專業委員會委員為主,負責在資源保護、保存和開發利用方面的技術把關、參謀咨詢和指導培訓,并為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管理工作健康持續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委員會辦公室將全力支持專家組開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和一定的經費保障。希望專家組各位專家積極發揮業務專長和技術優勢,切實履行職責,按照委員會的安排部署開展工作,為國家級場區庫提供切實有效的技術指導,提高技術水平和保種效果。
充分發揮委員會的科技支撐作用。
委員會要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找準切入點,全力支撐,不斷提高資源保護和利用的科技水平。一是要加強科研創新能力建設,不斷完善保種理論和保種方法。在加強對畜禽保種場、保護區、基因庫建設技術指導的同時,制定品種標準和保種方案,開展性能測定和品種登記,提高保種工作的技術水平。二是繼續開展種質評價和遺傳多樣性研究,挖掘畜禽的優良特性,為種質創新提供素材和依據。今后兩年,委員會將陸續啟動“綿羊遺傳多樣性研究和毛絨品質評價”、“遺傳多樣性與保種優先順序研究”等課題,為制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提供科學依據。三是以委員會為平臺,主動配合畜牧主管部門及各種品育種組織,逐步建立主要地方品種的聯合育種協作組,共同推進保種、選育和開發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