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畜牧業的基礎,相信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說出“畜牧學”。作為一門研究家畜飼養、管理和繁殖的學科,隨著人工飼養動物范圍的不斷擴張,畜牧學的研究范圍也從最早的“六畜”(牛羊馬豬雞犬),向很多具有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擴展,現在畜牧學的研究范圍不但涵蓋了野豬、雉、貂、狐貍等具有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還包括了飼養蜜蜂、蠶和鳥類等觀賞動物。應該說現在的畜牧學,不僅僅只是一門研究畜禽養殖管理的學科,更是一門在畜禽管理基礎上,研究飼料、畜牧產品深加工及經營管理方法的綜合性學科。
現代畜牧學的研究內容大體上包括基礎理論和各論兩大部分,所謂基礎理論是指在家畜生理、生化、解剖、遺傳等學科基礎上,研究家畜的良種繁育、營養需要和環境衛生等各種養殖動物都需了解的基本原理;而各論則是在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將牛、羊、豬、禽等畜禽動物各自分門別類,研究它們專屬的飼養技術、飼料生產、畜牧產品深加工以及經營管理方法。在大多數的畜牧獸醫學校里,畜牧學專業大多設以下四個研究方向: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動物遺傳育種、動物營養免疫與生物安全系統研究和特種經濟動物飼養。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的研究范圍是:動物的營養需要、營養生理及生化調控、飼料生物技術、飼料原料資源的開發利用、飼料添加劑的作用機理及應用、飼料和營養檢測技術、飼養技術、營養與環境的關系、營養與免疫的關系、營養與畜產品品質的關系等;動物遺傳育種方向的研究則主要以禽畜遺傳多樣性及其保存利用為主;動物營養免疫與生物安全系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增強劑的開發、功能性飼料添加劑的研究與開發以及新型疫苗的研究與開發上;特種經濟養殖方向顧名思義,指的是除了傳統“六畜”之外其他新型經濟動物的飼養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