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年底以來,豬價對養殖利潤的傳導出現滯后跡象,結合生豬期限結構分析,判斷當前市場預期向供過于求傾斜。在此背景下,我們認為,在養殖利潤出現虧損引發產能出清之前,生豬期貨價格近弱遠強格局有望延續。
期限結構反映市場預期
期限結構不僅可以提供方向性指引,而且可以通過期限結構的轉變驗證預期的兌現。
當市場供需預期延續時,期限結構可提供一定的方向性指引。在Contango結構下,近月合約價格低于遠月合約價格,通常出現在市場供過于求的情況下,適合做空或反套策略。在Back結構下,近月合約價格高于遠月合約價格,通常出現在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適合做多或正套策略。但不可盲目按照期限結構去做策略,因為當市場供需預期發生變化時,期限結構的形態也會隨之調整,可以通過期限結構的轉變驗證預期的兌現。
從邏輯推演來看,當價格處于底部出現反轉時,市場從供過于求慢慢向供不應求傾斜,此時對應的期限結構往往會從Contango向Back結構發生轉變。當市場處于頂部出現反轉下跌時,市場從供不應求向供過于求傾斜,此時對應的期限結構會從Back向Contango發生轉變。
從數據驗證來看,復盤2024年生豬期限結構的演變過程,基本符合上述邏輯的推演。2024年2—7月豬價上漲階段,前期母豬產能去化導致現貨偏緊,對近月合約形成較強支撐,對應的期限結構從Contango轉向Back。2024年8月豬價見頂后出現持續下跌,產能逐漸恢復使得供求狀況從供不應求向供過于求傾斜,對應的期限結構從Back轉向Contango。期現結構的轉變,表明供需變化的預期正在逐步兌現。
供需緊平衡狀態將被打破
目前,生豬期限結構已經調整至Contango狀態,反映出商品的供求關系為供需平衡或者供過于求,與我們基于生豬基本面周期分析得出的結論基本相符。此前,我們基于能繁母豬存欄和養殖利潤兩個指標,輔以價格、社融、利率等指標,將生豬基本面周期定性地劃分為景氣、壓力、出清、回暖四個階段。最近一輪生豬景氣期始于2023年11月,持續時間和幅度均已達到歷史平均水平,初步判斷當下生豬基本面周期位置已運行至景氣期和壓力期的邊界。
為了進一步明確當前所處的位置,我們采用價格與利潤的動態相關系數構建有效性指標加以輔助判斷。從數據上看,景氣期前半段價格與利潤的相關性快速下降,后半段又會快速回升,整體呈現V形反轉。從邏輯上看,在景氣期前半段價格對利潤的傳導滯后,主要受養殖利潤積累緩慢、投資意愿低、生長周期等因素限制,導致養殖端在景氣初期難以迅速提升利潤,從而使得價格對利潤的傳導滯后。在景氣期后半段,隨著養殖利潤的累積、投資信心增強、新開產加速,使得價格對利潤的傳導靈敏。
2024年豬價和利潤的相關性呈現明顯先抑后揚,基本符合景氣期的特征,與2015—2016年景氣期的情況較為類似。復盤2015—2016年的上漲,主要是由之前生豬產能深度去化20%,同時2016年初發生嚴重的仔豬腹瀉引發。2016年下半年之后,規模化快速上升,導致生產效率與體重雙雙大幅提升,2017年價格一路下跌,行業在2018年進入虧損階段。2018年8月,隨著非洲豬瘟傳入國內,豬價在2019年迎來反轉。由此類推,未來可能的發展路徑是:產能擴張打破供需平衡—價格下跌—養殖利潤虧損—產能收縮—價格上漲。自2024年年底以來,豬價對利潤的傳導出現滯后跡象,供需緊平衡狀態或將打破,市場預期向供過于求傾斜。
投資策略展望
生豬期貨自2021年上市以來,受季節性影響,每年上半年的表現一般為,3月、5月近月合約弱于9月、11月遠月合約,導致3月、5月合約與9月、11月合約價差明顯走弱。一方面,生豬季節性的消費通常下半年強于上半年,下半年節日多、天氣冷、腌臘等習俗會提振豬肉需求;另一方面,生豬供給季節性受生理特征影響,冬季存活率低,夏季增肥慢,映射到當年8月份就是出欄少,在此期間疊加壓欄和二育,這就導致了次年7—9月份價格的強勢。
總體來看,3月、5月近月合約弱于9月、11月遠月合約。通過歷史數據對比,目前生豬期貨價格近遠月價差處于歷史同期偏高水平,未來走低概率較大,由此判斷,上半年反套邏輯有望延續。
基于生豬基本面周期判斷,2025年生豬價格整體趨勢偏弱,但不乏階段性反彈機會,可以反彈做空確定性的淡季合約為主,比如5月合約反彈后進行空頭操作。
鑒于市場預期向供過于求傾斜,生豬期限結構已經調整至Contango狀態,近遠期價差處于歷史同期偏高水平,可考慮5-9、5-11反套策略。
養豬行業在經歷2024年的高利潤后,未來可能因供給增加面臨利潤下滑壓力,可考慮空養殖利潤,比如多5月玉米、豆粕合約,空5月生豬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