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12日,有15家擁有生豬養殖業務的上市公司發布了1月份的銷售數據。數據顯示,大多數公司1月份商品豬銷售均價環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商品豬銷售均價的下滑也使得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比較關心。如何保證業績的穩健發展是投資者追問的主要事項之一。綜合來看,不過度關注價格波動,而是堅持成本領先的策略、加強內部管理以獲取合理利潤成企業共識。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分析師也認為,降低成本、穩健經營成為養殖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銷售均價環比下滑
具體來看,多家企業在今年1月份商品豬銷售均價環比有所下滑。例如,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12月份的商品豬銷售均價為15.72元/公斤,2025年1月份則為15.36元/公斤;深圳市金新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12月份的商品豬銷售均價為15.39元/公斤,2025年1月份則為15.36元/公斤;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溫氏股份”)2024年12月份的商品豬銷售均價為15.89元/公斤,2025年1月份則為15.77元/公斤。
價格波動也讓投資者頗為關注企業未來的利潤獲取能力,查閱多家養殖企業的1月份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可知,面對行業周期和產品的價格波動,降低成本是行業共識。福建傲農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告中提及,積極推動生豬養殖產能優化工作,合理調整養殖布局、規模與品種結構,后續將繼續堅持“穩字當頭、持續降本”的策略,集中資源發展優勢產能,切實推進降本工作。
山東卓創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師邵瞧瞧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降低成本方面,養殖企業的主要措施,通常包括通過育種技術、動物營養技術的提升,提高母豬生產效率和生豬生長速度;通過加強生物安全防控降低豬病風險,提高各環節養殖成活率;通過公司+農戶,以及不同的放養模式降低折舊均攤成本;通過高品質種源、豬苗的外采降低飼養環節的損失;通過精細化管理提高人效等多種方式。當然,不同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特點,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降本。”
行業未來仍有一定盈利空間
目前來看,養殖企業多維度提質降本也為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王紅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綜合考慮養殖技術的優化和養殖成本的下降等因素,未來生豬養殖行業仍有一定的盈利空間?!?/span>
王紅炎同時提醒,隨著頭部企業的不斷擴張和中小企業的退出或整合,行業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同時,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品質等方面的要求也將不斷提高,對養殖企業的生產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司一直致力于成本管理,將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創新和精益管理等手段,持續降低公司生產成本,確保公司養殖成本處于行業第一梯隊?!睖厥瞎煞莸墓嫣峒?,公司高度重視科研創新,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科研體系。
近期,溫氏股份成立創新委員會,完成創新頂層設計和人才儲備,持續開展“強技提質”大行動,用科技和創新賦能企業持續發展。目前,公司內部均有立項和布局各項前沿科技,并持續推動技術應用和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