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是我國最早進行市場化改革的農業產業,現已成為農業農村的重要支柱之一。近年來,畜牧業一體化產業鏈成為熱門話題,行業內流行“做(全)產業鏈是找死,不做(全)產業鏈是等死”的說法。養豬行業作為畜牧業重要組成部分,自2018年“豬周期”爆發后,資本大量涌入,企業擴張迅速,但行業卻出現嚴重虧損,暴露出產業化和產業鏈認知上的偏差,需反思過往發展路徑。
基于此,正大康地農牧集團CEO吳龍在《中國畜牧雜志》發表文章《畜牧業產業化的特點、痛點及癢點——淺析畜牧業產業化、產業鏈和價值鏈》,應用邁克爾·波特的價值鏈理論,分析畜牧業的價值活動,為當前畜牧業走出產業化困境和思維誤區提供新思路。
畜牧業產業化與規?;y題
生命與非生命差異、“邊際效應”遞減困境
畜牧業產業化,即工業化,意味著標準化、大批量化、流水線化。然而,與工業生產不同,畜牧業對象是生命動物,其生產過程受到生物生長規律的制約。工業化技術在畜牧業領域的失靈,根源在于將解決非生命物的科技簡單移植到生命物領域。
以豬為例,工業化改造過程是把豬視為一臺“糧肉轉換機器”。飼料成本占總成本的55%~75%,在目前產業技術水平下商品豬養殖從斷奶到上市,耗料增重比能控制在2.6以內已非常優秀,到2.4左右再往下降的難度非常大。此外,養豬業全進全出的生產模式因為生物個體的差異性,在配種、分娩等多個關鍵生產環節中執行工業標準化無疑是難上加難。
盡管規?;灰暈樘岣呱a效率的途徑,但在畜牧業中,規模擴張并未帶來預期的成本降低和效益提升。反而,由于動物是活體,疫病風險隨著群體密度的提升而增加,管理難度也隨之加大。
因此,畜牧業實現的規?;c工業企業的規模化在“最佳適度規?!鄙鲜遣灰恢碌?。養豬行業尤為明顯,規模豬企并未通過發展規模帶來效應的倍增,反而陷入到邊際效應遞減的困境。
一體化模式的盲目擴張
為何大而不強?
在畜牧業中,一體化模式被視為增強產業鏈控制力、提高附加值的有效手段。然而,實踐表明,過度追求一體化的企業往往會變得大而不強。大多數采用縱向一體化模式的并購規模豬場及飼料企業,其完全成本控制水平始終達不到行業優秀水平;親自下場養豬雖然保住了飼料銷量的增長,卻也讓養豬環節成為了利潤“黑洞”。
這種“大而不強”的局面,除了受到“豬周期”的影響外,還與擴張過快、技術支持不足、規模不經濟等因素有關,且管理層的過度自信和盲目追求產業一體化,違背了經營規律。畜牧行業應構建動態、開放的生態圈,吸納外部優秀企業。長期來看,過度一體化和內循環不利于產業發展,單純追求規模而忽視質量,容易導致企業“大而不強”,陷入“攤大餅”的困境。
圖片來源:新豬派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全國生豬出欄量排名前20的養豬企業中,海大集團和力源集團仍能明顯盈利,二者有一個共同點:飼料業務始終是其核心業務,提供了穩定的收入和利潤。盡管力源集團也涉足養豬業務,但其穩健的發展步伐和良好的風險控制使其養豬板塊成功實現了扭虧為盈。
專業化驅動競爭力
畜牧業的未來在于“精細化”與“價值鏈”
吳龍認為,專業化是社會化大生產和進一步分工的必然結果。中國龐大的市場和消費習慣、多樣化的品種和品系以及動物生物特性等多因素,決定了我國養殖業朝規?;I化、精細化發展。做強專業化、再做大一體化已成為許多企業的現實選擇。
與一體化模式相比,專業化模式更加注重在產業鏈上的某一環節形成核心競爭力。歐美畜牧業的強大產業鏈正是由各個專業環節上具有高度專業化和競爭力的公司支撐。在養豬行業,企業需在育種、營養、獸醫、環境科學等領域形成專業優勢,通過專業化的服務和技術支持提升產業鏈整體效率。
吳龍借用邁克爾·波特的價值鏈理論,提出企業可以通過優勢價值鏈環環相扣,增強產業鏈的韌性和競爭力。
優勢企業需在各環節形成運營優勢,并通過最大化關聯效應提升產業鏈整體價值。例如,在育種環節,企業需持續投入研發和創新,提升種豬性能的市場競爭力;在養殖環節,則需通過技術支持和長期合約實現價值傳遞。
同時,企業還應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緊密合作,推動價值鏈協同發展。在構建價值鏈時,企業可根據地域資源和市場環境特點因地制宜,采取相應策略。比如在資源豐富地區,發展種養循環一體化;在需求旺盛地區,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水平,以實現價值鏈輸出的最大化。